历史迷魅中的“罪与罚”——论苏童小说的母题
被引量:6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9,共7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5
-
1苏童,张学昕.回忆·想象·叙述·写作的发生[J].当代作家评论,2005(6):46-58. 被引量:60
-
2王谨.《本位化情结与大跃进心态》[J].今天,1991,:28-28.
-
3王德戚.《想象中国的方法》,第381-382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
-
4王德威著.《想象中国的方法》[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5雅斯贝斯.《存在与超越-雅斯贝斯文集》.第209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二级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
2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
3列宁著,中央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民族语文翻译局翻.列宁选集[M]民族出版社,1981.
-
4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76
-
1王明宪.反叛的先锋——苏童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212-220.
-
2刘艳.叙述的力量——以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为中心[J].海峡人文学刊,2021(3):35-42.
-
3张学昕.堕落南方的“游丝”——苏童小说人物论之一[J].山花,2006(8):120-127. 被引量:1
-
4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44-48. 被引量:17
-
5李梓铭.苏童《米》译文中的意象流变与审美价值重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71-676. 被引量:3
-
6温潘亚.文学史的“同存结构”与“外部权威”——艾略特批评理论中的文学史意识[J].文艺研究,2004(4):95-98. 被引量:1
-
7冯尚.从“人的文学”到“死去了的阿Q时代”的思想之路——左翼文学理论中的“时间”溯源[J].文学评论,2005(1):165-171. 被引量:3
-
8杨联芬.晚清小说“现代性”一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112-124. 被引量:4
-
9李敏.重复与超越——关于《人面桃花》[J].当代作家评论,2005(2):130-133. 被引量:3
-
10张宏.从“大写的人”到“习惯死亡”——由张贤亮作品看“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吊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3):50-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9
-
1吴义勤.“戴着镣铐跳舞”——评苏童的长篇新作《碧奴》[J].南方文坛,2007(3):75-78. 被引量:18
-
2郝敬波.大众故事与先锋创新的向度追求——从苏童及其小说《红粉》谈起[J].艺术广角,2004(2):10-13. 被引量:2
-
3张清华.天堂的哀歌——苏童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1(2):93-94. 被引量:42
-
4周莉.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的少年成长的三个关键词[J].文教资料,2007(7):118-120. 被引量:1
-
5张学昕.堕落南方的“游丝”——苏童小说人物论之一[J].山花,2006(8):120-127. 被引量:1
-
6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44-48. 被引量:17
-
7张学昕.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4):58-60. 被引量:9
-
8张学昕.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3):61-63. 被引量:14
-
9郭术兵.评新历史小说的先锋特质[J].文艺评论,1998(3):32-35. 被引量:2
-
10张学昕.想象与意象架设的心灵浮桥——苏童小说创作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4):60-6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6
-
1张悠哲.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苏童小说《狂奔》[J].文教资料,2007(6):88-89. 被引量:2
-
2马燕.苏童研究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1):53-56. 被引量:2
-
3洪玉洁.《黄雀记》中的苏童式宿命悲剧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3):26-27. 被引量:2
-
4陈思广,方竹欣.先锋·历史·女性·南方——苏童小说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0):1-6.
-
5李萌羽.中国新时期作家与福克纳[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1(1):58-69. 被引量:2
-
6邢玉丹.苏童笔下主体位置的合法性危机——谈《河岸》与《黄雀记》[J].长春大学学报,2022,32(11):63-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婷,顾春勇.浅谈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叙事艺术[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0(2):6-9.
-
2蓝瑞荣.历史天空下的个人意识——漫谈苏童小说的人物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6):60-62.
-
3马航飞.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1):88-94. 被引量:3
-
4黄雨芯.论苏童《黄雀记》多重主题与“荒原”意识[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2):81-82.
-
5左佩洳,尹传兰.苏童《黄雀记》多重意象的生成及其隐喻义探析[J].文教资料,2020(13):13-15.
-
6贾丽萍.《暂坐》:城市喧嚣中的精神栖息与救赎[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4(6):67-74. 被引量:1
-
7李萌羽,张悦.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发生[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3,6(2):64-86.
-
8孔纤纤,宋岳阳.含混:《黄雀记》人物形象建构的内在叙事策略[J].文教资料,2024(2):30-35.
-
9孙秋英.解读《狂奔》中死亡的多向性[J].青年文学家,2014,0(5X):36-37.
-
1陈先发.陈先发的诗[J].诗选刊,2013,0(1):9-11.
-
2吴正岚.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再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4-128.
-
3陈先发.陈先发的诗[J].都市生活,2010,0(19):17-19.
-
4张新颖.现代困境中的语言经验[J].当代作家评论,2002(6):157-159. 被引量:3
-
5李赵君.论先锋文学对形式主义的接受[J].文学教育,2012(5):100-101.
-
6耿占春.写作或创立一种修辞学——《观察者幻象》后记[J].诗刊,2002(4):75-75.
-
7张新颖.现代困境中的语言经验[J].上海文学,2002(8):74-78.
-
8马英群.中国先锋文学叙事革命的表征与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64-65.
-
9连雪雪.论80年代末先锋小说的退场[J].北方文学(下),2011(12):207-207.
-
10阿来,冷朝阳.阿来:作家的天命就是要讲究语言[J].长江丛刊,2015,0(21):22-3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