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5
1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Division of Field Service "The Yardstick of a Profession",Institutes on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Relations,WashingtonD.C.,NEA,1948.
3 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2(2):21-25. 被引量:62
4 蒋亦华.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与考核机制[J] .中国教育学刊,2005(1):52-55. 被引量:25
5 [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9卷,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184.
二级参考文献6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10.
3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4.
5 [日]井上光洋.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A].首都师大.高教研究·中日教师教育交流专辑[C],1998.1.
6 R.M.加涅.学习的条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9.
共引文献85
1 高芳芳.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分析研究 ——基于某师范大学的调查[J] .广东经济,2017,0(9X):272-272.
2 李金英,左步雷.高职类英语函电教材的使用现状与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9-51.
3 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4(8):18-20. 被引量:46
4 蒋亦华.我国高师院校学生观的分析与构建[J] .江苏高教,2005(2):79-81. 被引量:8
5 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 .学前教育研究,2005(5):45-47. 被引量:56
6 蒋亦华.全面构建教师自我教育机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8):12-14. 被引量:3
7 蒋亦华.高师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宏观原则与微观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66-68. 被引量:2
8 蒋亦华.关于教师试用期制度的诠释[J] .教育探索,2006(2):98-99.
9 蒋亦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与主要途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9):25-26. 被引量:1
10 蒋亦华.构建以“行为引领”为特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J] .成人教育,2006,26(11):21-23.
同被引文献9
1 万明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7):83-87. 被引量:58
2 吴金昌,齐平.论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5(8):55-56. 被引量:18
3 勾晓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1):68-69. 被引量:4
4 连翠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5):100-102. 被引量:5
5 袁利民,周帆.立足西部 服务山乡[J] .求是,2007(13):58-59. 被引量:12
6 岑玲.构建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理论与实践探索[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53-56. 被引量:2
7 齐平.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5(2):122-127. 被引量:7
8 谢建社.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1):100-103. 被引量:3
9 滕明兰.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24(5):48-50.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16
1 杨哲.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创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35-37. 被引量:1
2 曲铁华,王希海.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77-80. 被引量:13
3 张晓冬.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现状问题与趋势[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5):20-22.
4 雷光东,卢小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师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79-82. 被引量:1
5 叶妮.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核心价值生成及其实现[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26(1):126-128.
6 伏干.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主体性[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2):21-25. 被引量:1
7 王芳.对师范生实习叙事的分析与反思[J]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76-80. 被引量:1
8 林德全.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基本范畴[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4):133-139. 被引量:6
9 穆幸梅.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61-62. 被引量:1
10 樊娅苹.专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读书文摘(中),2016(12):192-193.
1 丁林涛.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3(7):48-51. 被引量:3
2 高雅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7):145-145.
3 陈萍.中国班集体建设、班主任研究领军人——记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唐云增[J] .未来教育家,2014(9):58-61.
4 孙虹.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主要问题与向度[J] .科技信息,2010(10).
5 陈海菊,李佩忠,高欣,赵丽梅,李明媛.基于提高内涵建设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J] .成人教育,2015,35(10):84-87. 被引量:3
6 史道祥.探索班级教育操作系统 把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引向纵深——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云增答记者问[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8(10):28-29.
7 石芬芳,任婷.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之综述[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9-12. 被引量:1
8 孙迪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 .学周刊(下旬),2013(6):76-77.
9 夏芳.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校专业化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25-28. 被引量:2
10 刘雪峰.教师专业化研究的进程及其实现途径[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2):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