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37
-
1王怀民.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兼论经济危机下的加工贸易政策[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5(2):87-91. 被引量:2
-
2张天桂,王瑛.WTO体制下加工贸易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乡镇经济,2004,20(9):34-36. 被引量:7
-
3闫国庆,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2):69-72. 被引量:61
-
4王怀民.我国加工贸易增长原因新探[J].经济师,2005(4):38-39. 被引量:3
-
5喻春娇,喻美辞.关于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再考察[J].北方经贸,2005(1):69-71. 被引量:19
-
6马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2):34-39. 被引量:23
-
7赵永宁.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21-23. 被引量:2
-
8王晨钟.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8):68-71. 被引量:19
-
9宋志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J].国际贸易,2005(8):21-24. 被引量:26
-
10张俊民.试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B09):41-4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7
-
1唐靖廷,宣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3):9-11.
-
2陈红.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06(12):29-31.
-
3汪五一,徐妍妍.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8-20. 被引量:2
-
4那颖.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11-114. 被引量:5
-
5程洁.加工贸易:中国工业化的正确选择[J].世界经济情况,2008(3):5-7. 被引量:1
-
6凌晓清,许抄军.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2):88-92. 被引量:2
-
7张子默.我国加工贸易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贸,2010(12):11-1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邓福光.“加工贸易新政”出台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8(9):86-89.
-
2李凤莲.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9(12):107-110. 被引量:3
-
3张楠,陈建伟.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J].现代商业,2010(11):175-176.
-
4余瑞晗.我国加工产业的国际化[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1):58-58.
-
5毛赛丽.中国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22):12-12. 被引量:1
-
6荣飞,韩小刘,汪远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6):117-121. 被引量:5
-
7侯庆志,韩佳峪,李晓琳.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28(17):87-89. 被引量:3
-
8林本喜,苏丽婷.加工贸易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30(12):90-94. 被引量:1
-
9周凤玲.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0X):222-222.
-
10陈人可.中美贸易顺差与我国的加工贸易体系[J].中国商贸,2011,0(04Z):197-198.
-
1孙根紧.FDI、对外贸易与四川省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X):213-214. 被引量:1
-
2赵革.1993年我国钢材进口全面增长[J].中国海关,1994(4):26-26.
-
3苏波辉.整合资源 加快广西港口建设[J].广西经济,2005,24(3):13-17.
-
4吴雷.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与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4(12):81-83. 被引量:3
-
5曾国平,刘娟,曹跃群.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水平影响的VAR动态效应分析——基于1980年至2006年相关数据再检验[J].当代财经,2008(12):94-98. 被引量:13
-
6李荣富,刘东亮.基于SVAR模型的进出口贸易与最终需求的动态效应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5):91-94.
-
7殷玲,钱枫林.FDI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效应分析[J].商业时代,2012(5):11-12.
-
8李定珍,周甜甜.客源市场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效应分析——以浙江国内旅游市场为例[J].消费经济,2016,32(2):45-50 80. 被引量:4
-
9尹忠明,姚星.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5(5):25-33. 被引量:19
-
10闫华清,蔡丽,孙仁兰.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商品结构的时序检验[J].经营与管理,2012(12):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