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隐身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隐身材料的应用领域、性能指标以及各种吸波材料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研制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基本思路和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
章成文
汪忠柱
机构地区
铜陵学院
安徽大学
出处
《铜陵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7-78,80,共3页
Journal of Tongl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隐身技术
电磁波吸收
吸波材料
分类号
TN20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
1
邓联文,江建军,赵振声,何华辉.
片状纳米晶微粉的制备及微波吸收特性[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8(3):271-275.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徐生求,段永法.
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1,15(1):45-48.
被引量:26
2
葛副鼎,朱静,陈利民.
吸收剂颗粒形状对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J]
.宇航材料工艺,1996,26(5):42-49.
被引量:72
3
陈恩霖.
雷达吸波材料与吸波结构[J]
.现代雷达,1996,18(4):95-104.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2
1
邓龙江,周佩珩,翁小龙.
磁性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2005,36(4):8-10.
被引量:3
2
马新起,郭新勇,金振声,杨建军,张治军.
橄榄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现代化工,2004,24(9):44-45.
被引量:1
3
江建军,何红宇,邓联文,何华辉.
稀土元素对磁损耗型CoFeZrRE合金微波特性的作用[J]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5):627-631.
被引量:9
4
张晓宁,王庆.
第17届苏黎世国际电磁兼容学术研讨会暨展览会综述[J]
.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2):90-92.
5
赵仁富,刘尧,冯则坤.
扁平化金属合金微粉Fe-Si-Al的制备及电磁特性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2006,13(4):4-7.
被引量:6
6
曾国勋,张海燕,胡礼初,陈易明.
三氧化二铝含量对铁/氧化铝复合材料复介电常数的影响[J]
.材料工程,2007,35(3):7-9.
7
李小莉,贾虎生.
羰基多晶铁纤维吸波性能的研究[J]
.材料工程,2007,35(3):14-17.
被引量:7
8
周熠,丘泰,冯永宝.
扁平化对FeSi吸波材料微波电磁性能的影响[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29(4):31-33.
被引量:22
9
周克省,陈颖,秦宪明,邓联文,夏辉,黄生祥,卢玉娥,齐伟,韩建华.
Z型铁氧体Ba_3(MnZn)_xCo_(2(1-x))Fe_(24)O_(41)的微波吸收性能[J]
.功能材料,2011,42(10):1810-1813.
被引量:7
10
吴敏,杨森,丁昂,张延松,纪松.
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软磁粉体的制备工艺与微波电磁性能[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35(2):49-51.
同被引文献
104
1
刘爱祥,茹淼焱,孟凡君,张立成,吴秀荣,张维咸,张其震,周其凤.
多晶铁纤维的合成与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3):358-362.
被引量:28
2
孙军,姜田,冯一军.
玻璃纤维上镀敷纳米铁磁薄膜的工艺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S1):155-158.
被引量:2
3
赵东林,沈曾民.
炭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及其结构设计[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3(6):51-57.
被引量:11
4
陈立宝,贺跃辉,邓意达.
镍钴粉末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粉末冶金技术,2004,22(3):173-177.
被引量:19
5
江治,李疏芬,赵凤起,刘子如,阴翠梅,罗阳,李上文.
纳米铝粉和镍粉对复合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J]
.推进技术,2004,25(4):368-372.
被引量:26
6
孟建华,杨桂琴,严乐美,王秀宇.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
.磁性材料及器件,2004,35(4):11-14.
被引量:34
7
陈燕,王军锋,罗惕乾.
MOCVD反应器的优化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J]
.中国农机化,2004(6):41-43.
被引量:1
8
郑慧雯,章娴君.
MOCVD法制备Fe/Mo功能梯度材料[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6):981-985.
被引量:5
9
欧阳国恩.
碳化硅-碳功能纤维[J]
.功能材料,1994,25(4):300-305.
被引量:41
10
周建华,孙宝琦,吴国龙.
不同形态镍粉的研磨行为及其对WC-9%Ni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4,22(2):5-1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邓秀文.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2007,21(8):58-65.
被引量:18
2
刘旭辉,谢巍,宋辉,徐葳,余江龙.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铁薄膜的实验研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24(4):91-94.
被引量:3
3
李启厚,张程,王红军,刘志宏,刘智勇.
超细镍粉的制备、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湿法冶金,2009,28(4):193-197.
被引量:5
4
王沙沙,罗发,周万城,朱冬梅.
铁铬铝网栅吸波性能的研究[J]
.材料导报,2012,26(10):86-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董震,丁志荣.
碳纳米管/桑皮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J]
.纺织科技进展,2008(6):68-69.
被引量:2
2
杨鹏元,吴雄志.
沥青基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J]
.化工时刊,2009,23(3):53-55.
被引量:4
3
宋辉,张春红,余江龙.
粉煤灰特性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试验研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2):86-89.
被引量:2
4
杨鹏元,吴雄志.
沥青基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38(7):39-41.
被引量:2
5
陈宁,王海滨,霍冀川,吕淑珍,刘树信.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9,37(11):8-10.
被引量:3
6
张珅珅,王志,牛颜静,孙少辰.
TiO_2-SiO_2复合薄膜亲水性能研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5):56-58.
7
王建江,温晋华,胡文斌,娄鸿飞.
基于Ti-B_4C-C反应体系制备空心陶瓷沉珠的方法与机理研究[J]
.功能材料,2010,41(5):787-790.
被引量:9
8
霍兴键,王建江,许宝才,娄鸿飞.
淬熄距离对自反应淬熄法制备Al-Cr_2O_3系空心陶瓷微珠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2012,31(1):202-205.
被引量:2
9
王静,朱艳,马轲,王奇,李少军.
纳米氧化铁薄膜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41(7):36-39.
10
孙宏飞,陈津,张猛,赵晶.
微波场中高碳锰铁粉及固相脱碳物料的电磁性能[J]
.钢铁研究学报,2012,24(8):12-15.
被引量:6
1
孙再吉.
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的研究与展望[J]
.电子工程师,2000,26(2):39-42.
被引量:2
2
陈宗明,许力,郑宝玉.
Ad Hoc网络中MAC协议的研究与展望[J]
.电讯技术,2003,43(6):7-12.
被引量:6
3
张永辉.
光纤传输的研究与展望[J]
.广播电视信息,1994(10):22-23.
4
温殿忠,李国栋,赵晓锋.
纳米电子学研究与展望[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8(3):59-64.
被引量:1
5
李莉,温向明,董树松.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1):17-21.
被引量:10
6
刘文涛,李桂琴.
智能网的开发研究与展望[J]
.数字通信,1996,23(4):5-10.
7
李萌,孙恩昌,张延华.
无线信道模型研究与展望(一)[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7(4):362-364.
被引量:8
8
刘文娅.
基于4G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展望[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3,19(6X):3941-3942.
被引量:4
9
傅学群.
3G在中国的研究与展望[J]
.电子质量,2003(1):119-120.
被引量:1
10
沈保锁,宋欣,崔晓峰.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
.通信技术,2003,36(12):51-54.
被引量:2
铜陵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