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胡应麟与《古诗十九首》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胡应麟誉《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将之置于凌绝千古的崇高地位。这一体认与其融合“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诗论主张密切相关。因此分析胡应麟对《十九首》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论体系中,神韵与格调的理论内涵及其形成的思想轨迹。
作者
赵燕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4期53-55,52,共4页
关键词
胡应麟
《古诗十九首》
体格声调
兴象风神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4
1
笪蓓.
《古诗十九首》创作年代管见[J]
.科技经济市场,2007(2).
被引量:1
2
王继学.
论《古诗十九首》的排列艺术[J]
.职大学报,2006(1):56-57.
被引量:1
3
顾敏.
论《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意义[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21-23.
被引量:2
4
许晓晴.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54-57.
被引量:11
5
刘琦.
历史本真与士人心态──《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意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4):34-36.
被引量:4
6
王建华.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2):63-65.
被引量:3
7
刘方喜.
人生意义的诗意彰显─—古诗十九首人生主题的生存本体论解读[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5(4):35-37.
被引量:2
8
阮忠.
人代冥灭 清音独远——《古诗十九首》艺术表现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7(2):94-101.
被引量:3
9
邓乔彬.
淺析《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J]
.文艺理论研究,1983(1):95-98.
被引量:4
10
李金坤.
《古诗十九首》艺术美发微[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20-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石彦.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1):58-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志建.
新见龚道耕手札一通考论[J]
.东方藏品,2018,0(10):228-229.
1
刘海燕.
胡应麟《诗薮》的再认识[J]
.中国韵文学刊,1998,12(1):79-83.
被引量:2
2
张佳音.
“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兼容共生——论胡应麟的诗学观念[J]
.殷都学刊,2004,25(1):82-86.
被引量:3
3
查清华.
胡应麟唐诗体格之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6):65-72.
被引量:1
4
刘靖渊.
沈德潜与“格调”说辨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2):85-89.
5
查清华.
明代“唐人七律第一”之争[J]
.文学遗产,2001(2):78-87.
被引量:5
6
张毅,孙春青.
“盛唐之音”的声韵辨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7-52.
7
周效柱.
略论《诗薮》之诗学思想[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6):43-46.
8
王明辉.
《诗薮》的体制特点及理论特色[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20-125.
9
杨毅鸿,史小军.
论胡应麟诗歌创作理论中的“兼容”特色[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5):141-146.
被引量:1
10
蔡田明.
文学与“镜子”[J]
.当代文坛,1989(2):64-25.
被引量:1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