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药事》
CAS
2006年第4期244-246,共3页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同被引文献127
-
1徐应云,牛正乾,采育行.后GMP时代,制药企业面临八道坎[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74-77. 被引量:1
-
2马爱霞,韩健.我国原料药出口状况简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4. 被引量:1
-
3陈广龙.药品生产实施GMP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药事,2005,19(1):53-54. 被引量:6
-
4高鸿慈.关于药品GMP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药事,2005,19(1):54-55. 被引量:2
-
5孙利华,吴晶,吴学芬.对我国GSP认证中现存问题的剖析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5,16(1):76-78. 被引量:8
-
6白慧良.我国实施药品GMP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J].中国药业,2005,14(1):2-3. 被引量:3
-
7缪德骅.关于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中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再论医药洁净技术的基本特点[J].医药工程设计,2005,26(1):21-24. 被引量:9
-
8李正奇.全面监督实施药品GSP认证工作综述[J].医药世界,2005(3):66-67. 被引量:1
-
9杜晶晶,胡廷熹.21世纪美国GMP改革的新动向[J].药学进展,2005,29(6):280-284. 被引量:10
-
10李放,孙利华.关于2004年后我国GMP认证工作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0):730-73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8
-
1韩文涛,张铁军.中国原料药国际注册现状[J].河北工业科技,2008,25(3):162-164. 被引量:8
-
2李晓农.从“齐二药”事件谈我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卫生法制,2006,14(5):17-18. 被引量:4
-
3田云,杨世民.美国药品生产科学及对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7,18(16):1206-1209. 被引量:15
-
4沈波,刘本,危凤,陈明杰.符合GMP标准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42-144. 被引量:10
-
5覃忠于.浅析GMP认证后药品生产企业存在药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对策[J].中国药事,2007,21(11):878-880. 被引量:5
-
6黄丁毅.试论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对制药企业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8,22(7):552-554. 被引量:3
-
7王巧灵,周宁.浅谈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自检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药事,2008,22(10):854-857. 被引量:3
-
8王宗敏.药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之探讨[J].中国药事,2009,23(2):107-108. 被引量:1
-
9钟光德.关于GMP认证检查员的几个话题[J].中国药事,2009,23(8):835-837. 被引量:5
-
10郭准.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事,2010,24(5):464-46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83
-
1艾春林.探讨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J].中国科技纵横,2018,0(13):191-191.
-
2李歆,毛毛.中美药品生产准入法律程序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25):1927-1929. 被引量:2
-
3王厚廷,张娟.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2007年GMP认证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药事,2008,22(10):848-850. 被引量:6
-
4曹玉昆,王凌.影响哈药集团国际化经营主要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10-11.
-
5蔡小惠.GMP认证现场检查与药品质量标准、市场监督协同性的思考[J].中国药事,2009,23(3):290-293. 被引量:1
-
6韩文涛,张铁军.中国疟疾、肺结核、艾滋病治疗药物WHO资格预审现状[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6):369-372. 被引量:2
-
7姚瑜嫔,陈永法,邵蓉,顾政.我国药品进入欧盟市场的策略研究[J].中国药业,2009,18(16):16-17. 被引量:1
-
8范新玉,李金阳,王华.滁州市药品生产企业情况调查及振兴企业对策[J].安徽医药,2009,13(12):1577-1578.
-
9关磊,肖勇波,陈剑.对我国心脏支架市场的三点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69-72. 被引量:2
-
10于泳.中美GMP比较研究[J].机电信息,2010(32):6-10. 被引量:6
-
1薛茜.胸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对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41(1):65-67.
-
2杨金霞.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含量[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0):115-115. 被引量:1
-
3丛向梅,王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逸液中酮康唑的含量[J].天津药学,2002,14(5):68-69. 被引量:2
-
4方全珍.药品优良生产和质量控制规范[J].中国药事,1990,4(0):24-28.
-
5苗志敏.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和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1995,35(12):41-42. 被引量:7
-
6林永秀.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J].海峡药学,2003,15(2):88-88. 被引量:10
-
7翁信源.验证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GMP发展的新起点[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8,14(1):52-53. 被引量:2
-
8张慧燕.关于规范中药药品名称的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05,6(4):34-38. 被引量:1
-
9田少雷.我国药品临床研究的规范性管理[J].华夏医药,2001,5(1):17-21. 被引量:1
-
10俄仓巴.卓玛东珠.关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部分藏药成方制剂处方的几个问题与建议[J].中草药,2006,37(12):1911-191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