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年第2期29-30,共2页
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二级参考文献27
-
1骆世明.中国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225-231. 被引量:29
-
2卢良恕.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2):27-33. 被引量:36
-
3陶思明.浅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10):5-8. 被引量:16
-
4张壬午 计文瑛.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与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
-
5张壬午 等.生态农业技术导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1-12.
-
6Shi, 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il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2):359-368.
-
7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际环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04-123.
-
8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
9张壬午,计文瑛,徐静.论生态农业模式设计[J].生态农业研究,1997,5(3):1-5. 被引量:37
-
10张壬午,计文瑛,韩玉珍.论农业生态工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14-1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157
-
1张雪绸.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J].乡镇经济,2007,23(3):57-59. 被引量:8
-
2陈红兵,卢进登,赵丽娅,李兆华.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65-69. 被引量:27
-
3王成权,杨光.大连市旅顺口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现代绿色农业循环经济转型发展[J].经济视野,2013(6).
-
4马丽娜.推进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农经,2014,0(6):78-79. 被引量:1
-
5周中林.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109-115. 被引量:11
-
6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7-31. 被引量:93
-
7张壬午,胡梅.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1-4. 被引量:4
-
8宗义湘,李先德,汤承超.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丽水市生态农业调查[J].生态经济,2005,21(5):65-68. 被引量:1
-
9王军,周燕,徐少才,周震峰.浅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资源循环型农业[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3):38-40. 被引量:16
-
10滕藤.以科学发展观 推进生态省建设及循环经济的实践,发展生态经济学[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7
-
1周震峰,王军,周燕,孙英兰.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被引量:137
-
2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3-87. 被引量:71
-
3卢剑波,王兆骞,马岳.建德县南峰乡丘陵山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研究Ⅰ.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J].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67-271. 被引量:4
-
4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7-31. 被引量:93
-
5楚永生,初丽霞.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199-202. 被引量:31
-
6张壬午,张彤,计文瑛.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观及其在技术上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6,16(1):100-106. 被引量:17
-
7马江.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6):825-828. 被引量:8
-
8马淑琴.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刍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6-7. 被引量:8
-
9陈祥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02S):289-289. 被引量:3
-
10王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1):76-78.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38
-
1文春波,钱发军.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36-39. 被引量:4
-
2陈福星.论生态农业建设中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5):61-63. 被引量:2
-
3丁新泉,单胜道,何尧军.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实证分析——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789-14791. 被引量:1
-
4文春波,钱发军,李也桃.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95-99. 被引量:10
-
5王敦清.生态农业视角的我国农产品安全制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56-160.
-
6王敦清.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1):68-73. 被引量:17
-
7秦升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9):83-84. 被引量:6
-
8赵飞,章家恩.农业遗产开发利用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增城市为例[J].南方农村,2013,29(6):71-74. 被引量:4
-
9张晓燕.加快旅游农业开发 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关于江宁湖熟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1):44-46. 被引量:5
-
10胡勇.绿色低碳乡镇与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宏观探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153-156.
-
1衣淑娟,许春林,赵清华.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我国谷物烘干机性能进行评价和选优[J].农机化研究,1998,20(1):74-77. 被引量:1
-
2本刊编辑部.绿色农业让江西更美好[J].江西农业,2017,0(1):3-3.
-
3刘奇洪.痛定思痛说东北[J].中国改革,2004(3):37-37.
-
4周鑫.气候变化对玉米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3,4(7):70-70. 被引量:6
-
5徐俊.系统工程方法及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09-111. 被引量:7
-
6高波,张凤香.浅论宏观调控在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5(27):39-40.
-
7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系统工程学术报告会召开[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5(5):127-127.
-
8阮荣辉,浦勇,赵鸿,阮晓明,赵雄.浅析昭通市沼气建设在农业生态和农产品安全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8(11):131-131.
-
9俞凤英.我国资本循环障碍原因及对策研究——学习马克思资本循环原理的一点体会[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1999(3):109-110.
-
10吉溪.何谓循环经济[J].化工之友,2004(2):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