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被引量:8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年第4期4-6,共3页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2
-
1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06-03-05.
-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202,266.348,282,283.360,70,96,328,332,359,56,96,106,56.96,84,70.88,88,358,377,375,116,125,281,353,105,359,61.
共引文献178
-
1汤光鸿.邓小平国际战略理念与中国和平崛起[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9-13. 被引量:2
-
2卞敏.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4-17.
-
3刘芳,刘文煜.解放人与发展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导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8-21. 被引量:3
-
4杨宁.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贡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22-25. 被引量:1
-
5李相合,刘忠和.论邓小平适度经济增长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73-76. 被引量:1
-
6沈双一,陈春梅.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本思想”——重读《邓小平文选》有感[J].中华文化论坛,2004(4):25-27.
-
7张成诗.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观[J].北方论丛,2004(6):94-98. 被引量:1
-
8吴小评.再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J].北方论丛,2004(6):127-129. 被引量:1
-
9黄世席.邓小平国际法思想研究[J].河北法学,2005,23(11):6-9. 被引量:2
-
10易传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哲学思想特色研究[J].天府新论,2005(B11):1-3.
同被引文献48
-
1陈胜利.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的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3-134. 被引量:6
-
2王贤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7(8):35-36. 被引量:7
-
3潘峻岭.团队授课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9(3):42-43. 被引量:4
-
4姚彩云,王乐.“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131-132. 被引量:1
-
5王滨有,贾少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S2):125-129. 被引量:56
-
6周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结“十五”教育工作 推进“十一五”教育发展——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9-19. 被引量:43
-
7陈至立.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新局面——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8. 被引量:11
-
8谭兰.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06(1):83-85. 被引量:15
-
9冯刚.以正确荣辱观为指导 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7):16-18. 被引量:23
-
10远翠平,王雅文.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2(2):34-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曹东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论指导[J].现代经济信息,2008(6):78-79.
-
2朱志明.大学生团结互助状况的调查及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9):47-50. 被引量:4
-
3施洪甲.创新办学理念 加快发展步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1-4. 被引量:2
-
4田瑞兰,于丽光.试析构建高校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4):43-45. 被引量:2
-
5沈宝莲.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J].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95-98.
-
6王萍,闫彩虹,杨晓燕.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以云南省红河学院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07,5(5):89-93. 被引量:1
-
7盛春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03-105.
-
8潘峻岭,唐安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综述[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12(4):63-6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陈红梅.以办学理念为指南不断提高我院的教育质量[J].成功,2009(11):14-15.
-
2魏胜.立足长远建立机制是高校荣辱观教育的重点[J].社会科学家,2007,22(6):174-176. 被引量:3
-
3周均东.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互相促进的几点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6-120. 被引量:13
-
4魏金明.建立高校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140-144.
-
5左红梅,杨延红.大学生互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6):99-101. 被引量:1
-
6左红梅,杨延红.大学生互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7(6):65-67.
-
7李琳,王强,田玉琴.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健康班集体[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267-268.
-
8王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基于“2005方案”以来的计量分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93-95.
-
9孙育.大学生互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5):32-33. 被引量:1
-
10刘洪波.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特征[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69-71. 被引量:6
-
1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
2杨峻岭.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3(5):94-95.
-
3吴潜涛.共同把脉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沿问题——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海口)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08-111.
-
4焦立男,余强,楚岩,李晓婷,全红娟,马莉.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5-6. 被引量:3
-
5洪贞银.谈在高校理论教育中贯彻“三个代表”的基本思路[J].鄂州大学学报,2002,9(3):58-59.
-
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J].高校理论战线,2011(9).
-
7冯长东.试论高校理论性社团建设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以南通各高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8):65-66. 被引量:1
-
8周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二○○七年八月三十日)[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7(17):3-5.
-
9叶宗波,韦鸿鹏.试论新自由主义对高校理论教育工作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0(5):69-70. 被引量:2
-
10蒋冰冰,冯长东.论高校理论性社团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5,0(6):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