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
被引量:
9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的经验事实。本文提出的“压迫性反应”表明,当“集团”还没有明确的边界,即还没有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组织形态时,社会群体中的部分成员为改变某一社会政策或社会现实所进行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是“集团”外部的“压迫”。中国农民所进行的维权抗争主要不是根据“集团”内部“奖罚分明”所进行的“选择”,而是对“集团”外部“压迫”的反应。
作者
于建嵘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共7页
Academia Bimestris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47
同被引文献
1418
引证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1138
参考文献
21
1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译者的话,第6,41-42,70-71,6,41—42页.
2
刘伟伟.《农民集体上访中的“选择性激励”》.载《世纪中国》2005-04-15.
3
于建嵘.
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J]
.战略与管理,2003(3):1-16.
被引量:145
4
吉斯塔夫·勒庞 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4年研究报告.
6
彭荣俊访谈(2002年12月29日).
7
彭荣俊访谈录(2003年1月22日).
8
范迪初访谈录(2003年3月2日).
9
凌学文访谈录(2003年1月22日).
10
凌学文.《报告》.1999年3月17日.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小雨,何赛雄,张永成.
沟通缓解了农民和基层政府的矛盾[J]
.乡镇论坛,2004(229):8-10.
被引量:4
2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
高战.《农会的过去和将来》,中国乡村建设培训班学习参考资料[M].,2003年..
4
L科塞 孙立平译.《社会冲突的功能》[M].华夏出版社,1989年..
5
托尔夫·扶仁道夫 林荣远译.《现代社会冲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6
詹姆斯·斯科特 程立显译.《农民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M].译林出版社,2001年..
7
中央政法委员会研究室编.《维护社会稳定调研文集》[M].法律出版社,2001年..
8
韦伯语 彼得·布劳 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学林出版社,2001年..
9
H·A·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10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共引文献
647
1
冯耀云.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以东北地区N县H镇S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1).
2
刘怡然,刘娜娜(校译).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以A市B区L庄城中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2):57-113.
3
孙敬良,蒋姗姗(校译).
拆迁政治的经纪选择全景——以豫中前河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2):49-97.
4
蒋永甫,罗利.
村庄事件:一种村庄治理的分析维度[J]
.学习论坛,2018,0(3):59-66.
被引量:2
5
何晶.
“底层表达”视角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径创新[J]
.新闻大学,2021(1):48-58.
被引量:9
6
李晓斐.
从国家社会到生活世界:乡村纠纷治理再思考[J]
.信访与治理研究,2022(2):134-147.
7
朱涛.
管理合法性:城市基层政府的法律行动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21(3):137-156.
被引量:5
8
文宏,杨康,李玉玲.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冲突的特点及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 Ⅲ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2):31-46.
被引量:2
9
李佳玲,杨世义.
“半熟人社会”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提升路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115-121.
被引量:4
10
李元元.
农民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文化嵌入性——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保地”行动的田野民族志[J]
.青海民族研究,2019,0(4):94-10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418
1
仇叶.
县级政策转换与有效治理——对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反思[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3):99-108.
被引量:36
2
冼国明,张岸元,白文波.
“三提五统”与农村新税费体系——以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为例[J]
.经济研究,2001,36(11):76-81.
被引量:22
3
尚九宾.
概念与方法: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34-37.
被引量:3
4
陈英楠.
集体行动中的意识形态——以大路前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为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160-166.
被引量:5
5
林琰瑜.
城市业主集体维权行动中的“选择性激励”[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60-64.
被引量:3
6
常凯.
劳资冲突处理法制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一项急迫的政治任务[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2):18-21.
被引量:48
7
翟学伟.
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J]
.社会,2009,29(1):109-121.
被引量:138
8
姜国兵.
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机制探究[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1):67-70.
被引量:8
9
武雪婷.
群体事件折射转型期社会情绪[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1):8-10.
被引量:2
10
于建嵘.
“信访悖论”及其出路[J]
.南风窗,2009(8):42-4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94
1
蒋永甫,罗利.
村庄事件:一种村庄治理的分析维度[J]
.学习论坛,2018,0(3):59-66.
被引量:2
2
朱云品.
民众意愿何以影响政策执行?——以“禁补令”政策在湖县地区的执行失效为例[J]
.中国研究,2022(1):156-180.
3
宋婷.
浅议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101-104.
被引量:1
4
朱力,汪小红.
现阶段中国征地矛盾的特征、趋势与对策[J]
.河北学刊,2014,34(6):123-128.
被引量:4
5
唐玉环.
论构建促进农民政治认同的信息传播机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6):11-15.
被引量:17
6
韩玲梅,黄祖辉.
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组织构建意义及作用空间——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
.理论导刊,2007(5):19-21.
被引量:4
7
余成普.
私人利益取向的群体行动何以可能[J]
.开放时代,2007(5):90-104.
被引量:6
8
王国勤.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J]
.学术界,2007(5):264-273.
被引量:71
9
刘能.
中国乡村社区集体行动的一个理论模型:以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为例[J]
.学海,2007(5):51-55.
被引量:12
10
王国勤.
“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5):31-35.
被引量:70
二级引证文献
1138
1
冯耀云.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以东北地区N县H镇S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1).
2
何安明,闫永田,惠秋平.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感恩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3):510-513.
被引量:2
3
许垚,申鲁菁.
社会资本整合与治理效能提升:乡村善治的逻辑路径——基于浙江的经验研究[J]
.浙江学刊,2021(4):35-41.
被引量:19
4
徐达.
我国乡村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6):38-46.
被引量:7
5
陈国强,李芬英.
户籍制度改革下流动人口的权利塑造[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1):41-58.
被引量:1
6
陈晓运.
划界治理:地方政府如何消解“新土客冲突”:以“D镇事件”为例[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2):167-184.
被引量:1
7
张园园.
整体性治理与选择性回应: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J]
.政府治理评论,2019(1):89-102.
被引量:1
8
陆健,石发勇.
风险治理背景下公共事件中地方性集体身份的生产机制与化解对策研究——以环境邻避为例[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4(9):76-90.
9
王心怡.
自组织的产生与叠聚:耗散结构视域下的新媒体评论区[J]
.新闻传播,2024(18):43-45.
10
周珏.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生成机理与运行困境——一个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4):103-109.
1
黄伟.
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的分析[J]
.广东土地科学,2006,5(3):9-13.
被引量:3
2
李先瑞.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制度保证[J]
.新东方,2005(7):10-12.
3
张磊.
期待、公共产品与激励之间的利益均衡——兼评《集体行动的逻辑》[J]
.神州,2013(7):250-250.
4
王雪平.
交易、制度和交易成本[J]
.法制与经济,2008,17(4):86-87.
5
阳晓伟.
用集体行动理论探索破解“暴恐”之道[J]
.未来与发展,2015,36(3):13-19.
6
王禹.
大集团的行动困境与解决之道——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J]
.学理论,2014(13):78-79.
7
张莉萍,张中华.
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克服[J]
.党政视野,2016,0(12):73-73.
被引量:1
8
陈治东.
论《集体行动的逻辑》的主要观点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魅力中国,2009,0(31):31-33.
被引量:2
9
王晓芳,肖彩波.
中国自治消费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245-247.
10
周福安.
集团共有资源与免费乘车的效益[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0,0(1):33-35.
学海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