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应当沿着症状的规范、证候分类的规范、证候名称的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证候鉴别诊断标准的规范方向进行,使研究呈循序渐进的递阶关系,这样的规范才能言必有据,前后统一,切实可行。本着这个思路,对中医证候规范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
李方玲
梁嵘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6-387,共2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60431020)
关键词
证候
规范化
标准化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22
同被引文献
280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89
参考文献
6
1
张志斌,王永炎.
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5.
被引量:256
2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9.
3
冷方南.中医证候辨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4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
孟庆刚,郭书文,王建明.
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24-25.
被引量:21
6
秦玉龙.
从信息学的角度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3,20(6):35-3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瞿岳云.
试论祖国医学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关联[J]
.辽宁中医杂志,1981(3):3-5.
被引量:3
2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3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梁嵘.
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1):4-6.
被引量:16
4
主编.中医证候规范[A].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3,1746.
5
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辨治轨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6
欧阳铸.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7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8
欧阳钅奇.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9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10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研究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7-59.
共引文献
322
1
王蕊.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J]
.中国农村卫生,2018,0(22):83-83.
被引量:4
2
郑香春,刘金民.
癫痫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08,36(1):1-6.
被引量:5
3
陈国春,肖小玉,袁得材.
慢性鼻窦炎的证候要素分析[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3(1):29-31.
4
郭蕾,王永炎,张俊龙,高思华,张志斌.
关于证候因素的讨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7):643-644.
被引量:37
5
朱文锋,甘慧娟.
对古今有关证素概念的梳理[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1):1-3.
被引量:47
6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王永炎.
中医证候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21-2223.
被引量:20
7
江锋,王宗殿.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31-133.
被引量:16
8
张志斌,王永炎.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60
9
朱文锋,甘慧娟.
证素内容的辨析[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11(1):11-13.
被引量:128
10
王少坤.
中医药理论的哲学分析[J]
.药学进展,2005,29(2):90-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0
1
朱文锋.
证名规范研究之我见(续)[J]
.辽宁中医杂志,1987(2):17-19.
被引量:13
2
王世能.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82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5):62-62.
被引量:7
3
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
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6.
被引量:98
4
贾李蓉,刘丽红,田野.
建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标准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140-141.
被引量:4
5
李建生,李素云.
难治性肺部感染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J]
.中医药通报,2002,1(1):17-24.
被引量:4
6
陈家旭,陈青红,徐洪雁,赵歆,胡立胜,万霞,支楠.
肝郁证候宏观辨证标准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1-4.
被引量:41
7
池建淮,万毅,袁娟,刘碧山.
论中医诊断中的常与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7):10-11.
被引量:3
8
王庆国.
以血瘀证为切入点进行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5-10.
被引量:29
9
郭蕾,王永炎,张俊龙,高思华,张志斌.
论证候的内实外虚[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1):645-647.
被引量:12
10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7
引证文献
29
1
袁静.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法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96-297.
被引量:4
2
贾振华,吴相锋,吴以岭.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回顾与发展趋势[J]
.中医杂志,2007,48(8):751-754.
被引量:6
3
闫丽芳.
试论中医症状的规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427-428.
被引量:14
4
郭铭隆,陈家旭.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8,49(11):965-967.
被引量:6
5
郭铭隆,陈家旭.
中医学量表设计中的证候规范化思考[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6):8-10.
被引量:3
6
及晶晶,刘兰林.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50-1351.
被引量:4
7
白玉盛,李晓征.
血液系统疾病中医证候谱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353-1354.
被引量:1
8
闫川慧,张俊龙,李东明,郭蕾.
藏象理论对证候标准制定的意义[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92-193.
9
丁成华,冯磊,程绍民,方芳,石强,方华珍,兰佳,陈琴.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352-352.
被引量:5
10
辛天伟.
谈中成药的研发思路[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3):278-278.
二级引证文献
189
1
王晓尧,崔璨,刘雅琳,牛源菲,崔瑛.
鲜地黄及其多糖对实热大鼠焦虑模型影响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37(6):95-100.
被引量:7
2
林锋,谭迎,周鹏,罗静静.
中医面诊系统调研报告[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3):225-240.
被引量:9
3
乔幸潮,李志勇,高博,刘丽红,朱彦.
国标《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勘误及思考[J]
.中国数字医学,2020,0(1):72-75.
被引量:1
4
陆俊红,徐艺峰,王忆勤,郝一鸣.
2型糖尿病四诊客观参数与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关联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4):1468-1474.
被引量:11
5
江利敏,桑锋,刘向哲,嵇朋,郭向东.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6):1358-1365.
被引量:8
6
柳玉佳,王莘智,旷惠桃,范伏元.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79-83.
被引量:51
7
宋伟,刘春,忻凌.
中医信息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影响分析[J]
.医学信息,2017,30(3):1-2.
被引量:2
8
邹庸.
中医辨证分析规范探讨[J]
.今日健康,2016,15(12):337-337.
9
连博,孙莹,郑进,杨梅.
对中医全身望诊信息采集操作规范的思考[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25-27.
10
王玉贤,危剑安,宋春鑫.
简述我国中医诊疗标准化研究概况[J]
.标准科学,2010(2):55-57.
被引量:2
1
黄帝内经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9):64-64.
2
张建梅,武学润,李瓦里.
对张仲景论治肾着病之浅识[J]
.天津中医药,2007,24(3):233-235.
被引量:4
3
吴正治.
虚实辨证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ANAE活性同步检测[J]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4):39-41.
被引量:3
4
梁茂新.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脏腑诸证逻辑问题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49-951.
被引量:50
5
施庆岳,蒋袁磊.
中医药治疗中风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10-211.
被引量:4
6
高春华,黄金元,贺涛.
中风病从瘀论治[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7):20-21.
被引量:2
7
吕仁和,商宪敏,王秀琴,刘玉芹,戴京璋,高菁,朱玉梅,于锐峰,王孝云.
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J]
.北京中医,1996,15(1):10-12.
被引量:7
8
张飞春,杜文平,王彦峰.
重用白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6,28(10):747-748.
被引量:2
9
陈承平.
论脾阴虚证治[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4):356-357.
被引量:2
10
张赐兴,黄丽慧,黄木全.
理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60例[J]
.江苏中医药,2009,41(10):40-42.
被引量:5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