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不同密度对大豆产量、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不呈正相关,而密度与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呈负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随之降低。
作者
杜长玉
胡兴国
何忠仁
邵玉彬
机构地区
扎兰屯农牧学校
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扎兰屯市种子管理站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5-36,共2页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产量
生理指标
分类号
S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4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51
参考文献
1
1
索全义.内蒙古东部旱作春大豆高产农业措施最佳组合方案研究[J].华北农学报,:29-29.
同被引文献
384
1
杜志雄,高鸣,韩磊.
供给侧进口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21(1):15-30.
被引量:82
2
索荣臻,王明玖,王娜,赵天启,王连生.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62-67.
被引量:10
3
陈霞.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被引量:30
4
罗赓彤,战勇,刘胜利,孔新,王曙明,孙大敏,盖钧镒.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J]
.大豆科学,2001,20(4):270-274.
被引量:59
5
郑永战,盖钧镒,卢为国,李卫东,周瑞宝,田少君.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J]
.作物学报,2006,32(12):1823-1830.
被引量:20
6
冯丽娟,朱洪德,于洪久,王春凤.
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J]
.大豆科学,2007,26(2):158-162.
被引量:33
7
魏云山,王会才,生国利,陈琪,张洪涛.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5):23-24.
被引量:44
8
张圣平,刘世琦,于善增,谷卫刚.
菜用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及其与主要生理指标的关系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55-58.
被引量:11
9
郭天财,盛坤,冯伟,徐丽娜,王晨阳.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350-355.
被引量:33
10
马超,黄晓书,李鹏坤,卫丽.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果穗叶生理功能衰退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50-5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2
1
何念,刘歆,杨芳,陈艳,吴吉平,汪嫒嫒,邓军波.
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中豆4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62-66.
2
李成虎,郭军红,马聪英,杨红,王敏,牛永岐.
小麦套种大豆效益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6):56-57.
被引量:7
3
张文杰,张玉艳,李首昌,蔡金光.
大豆新品种晨环1号选育报告[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2):42-42.
被引量:4
4
盛积贵.
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3):114-115.
被引量:12
5
邓志兰,刘涛,张春华,白玉莲,滑建立,黄前晶,文峰.
不同栽培密度对色素万寿菊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5):45-45.
被引量:6
6
王竹,杨文钰.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7-1960.
被引量:10
7
宋向东,张之鑫,王巍巍,富健.
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与大豆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
被引量:2
8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Ⅰ)——可溶性总糖含量积累规律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10(4):65-69.
被引量:18
9
周均湖,杨旭.
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5号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36-37.
被引量:1
10
邱强,张伟,马桂云,张明浩,张征,王英男,闫晓艳,石一鸣,王树军.
吉林中南部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671-6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1
1
曲杰.
不同密度对单粒播种夏花生开花规律及结实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17):31-35.
被引量:6
2
王冬昭,饶德民,李琪瑞,程彤,于德彬,孟凡钢,赵婧,闫晓艳,邱强,张伟.
种植模式对高密度下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根形态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6):20-26.
被引量:5
3
王海鑫.
大豆新品种“贡秋豆5号”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研究[J]
.基层农技推广,2024(7):41-44.
被引量:1
4
闫红国.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32-35.
被引量:1
5
许勇.
种植方式对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2):32-34.
被引量:3
6
何念,刘歆,杨芳,陈艳,吴吉平,汪嫒嫒,邓军波.
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中豆4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62-66.
7
索荣臻,王明玖,王娜,赵天启,王连生.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62-67.
被引量:10
8
高悦,解春霞.
杨小舟蛾对4个杨树品种叶片取食的选择性[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32(1):61-63.
被引量:8
9
罗瑞萍,赵志刚,李华,荀光生.
宁夏绿洲套区大豆种植的几种主要方式[J]
.宁夏农林科技,2009,50(4):85-87.
被引量:1
10
宋昱,谢三刚,谢飒英,任文斌.
山西省南部主栽水地小麦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3-34.
被引量:1
1
王贵江,刘宝海.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6):5-7.
被引量:8
2
韦小宝,詹志杰,严俊,程剑平.
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组分比较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36(1):40-44.
被引量:1
3
张卫红,刘大林,苗彦军,徐雅梅,陈鸣晖,邵将.
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J]
.草业科学,2017,34(6):1255-1263.
被引量:10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