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浙江小麦根围土壤腐霉(Pythiumspp.)的一些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ON THE ECOLOGY OF PYTHIUM SPP. IN WHEAT RHIZOSPHERE IN ZHEJIANG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种,其中粘腐霉P.adhaerens、链状腐霉P.catenulatum和绚丽腐霉P.pulchrum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P.spinosum是优势腐霉种类,在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出现率分别为27.43%和35.71%,P.ultimum和P.iregulare也较为常见,而P.aphanidermatum却极少出现。在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腐霉数量较丰富,生育中后期较贫乏,这一消长变化可能主要与小麦生育期和土壤温度有关。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iregulare和P.spinosum分别对小麦和水稻有较强的致病作用;P.aphanider-matum、P.irregulare和P.spinosum则对茄子、辣椒和番茄的致病力较强。P.spinosum、P.ultimum和P.iregulare的种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明显。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5,共7页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小麦根围和内根围 腐霉 种群消长 致病性 Wheat rhizosphere and endorhizosphere Pythium species Fluctuation Pathogenic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吴全安,梁克恭,朱小阳,王晓鸣,金加同,王桂跃.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71-75. 被引量:58
  • 2马国忠,真菌学报,1991年
  • 3陈达虎,真菌学报,1989年,8卷,51页
  • 4余永年,云南植物研究,1987年,9卷,129页
  • 5余永年,真菌学报,1987年,6卷,20页
  • 6段若兰,真菌学报,1985年,4卷,1页
  • 7徐作--,植物病理学报,1985年,15卷,103页
  • 8余永年,1984年
  • 9谢炳儒,1976年
  • 10余永年,微生物学通报,1975年,2卷,2期,26页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126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