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0,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郭象.《庄子注》.
-
2.《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第49页.
-
3.《高僧传》[M].,..
-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6页.
共引文献102
-
1陈代湘.外儒内道——中国传统处世智慧[J].中州学刊,2004(4):150-153. 被引量:6
-
2梅珍生.论荀子礼学的深度结构[J].江汉论坛,2004(8):10-14. 被引量:4
-
3王晓毅.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J].哲学研究,2003(2):46-51. 被引量:4
-
4孔慧怡.从安世高的背景看早期佛经汉译[J].中国翻译,2001,22(3):52-58. 被引量:16
-
5李小光.论道教神仙信仰的社会分层[J].宗教学研究,2002(3):19-23. 被引量:2
-
6崔清田.论墨子学说的体系与中心[J].晋阳学刊,2001(6):66-71. 被引量:3
-
7康中乾.玄学“言意之辩”中的“忘”[J].哲学研究,2004(9):50-57. 被引量:5
-
8巴新生.孔子“仁”的泛血缘文化特征及其在先秦儒家仁学史上的地位[J].历史教学,2002(6):7-13. 被引量:11
-
9金丹元.关于当下观影之文化背景和审美接受的思考[J].电影艺术,2001(3):52-56. 被引量:3
-
10马良怀.论魏晋士人立足于此岸的超越[J].哲学研究,2004(10):44-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彭自强.支遁“逍遥论”的内容与特点[J].世界宗教研究,2004(3):6-13. 被引量:2
-
2刘笑敢.从超越逍遥到足性逍遥之转化──兼论郭象《庄子注》之诠释方法[J].中国哲学史,2006(3):5-14. 被引量:22
-
3蒙培元.《论郭象的“玄冥之境”--一种心灵境界》,载于汤一介编.《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
4罗因.《"空"、"有"与"有"、"无"--玄学与般若学交会问题之研究》[J].台湾大学文史丛刊,2003,:318-319.
-
5支遁.《善多菩萨赞》.《广弘明集》卷十五.
-
6支遁.《阿弥陀佛像赞序》.《广弘明集》卷十五.
-
7《咏八日诗》.《广弘明集》卷三十.
-
8王树森.《<逍遥游>诠评》,载于《复旦学报》编辑部编.《庄子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392页.
-
9冯友兰.《三论庄子》,载于《哲学研究》编辑部编.《庄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62年,第147-148页.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卞清波.从出世到超世:支遁逍遥新义及其思想史意义再探[J].宏德学刊,2022(2):89-104.
-
2仲寅.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郭象《庄子注》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2(3):23-29.
-
3仲寅.中国大陆学界郭象《庄子注》研究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41-46.
-
4张富春.赞体新变:佛教题材及五言诗赞之开拓——以东晋名僧支遁诗文为例[J].当代文坛,2014(1):142-145. 被引量:2
-
5李耀南.论支遁对“适性逍遥”的批评及其逍遥新义[J].哲学动态,2018,0(11):30-36. 被引量:2
-
6陈超.笑意、言象与得时:《庄子》“丧我”人格新释[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2(1):49-57.
-
7邓联合.郭象《逍遥游注》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27-38. 被引量:2
-
8王颂.支遁“逍遥新义”新诠——兼论格义、即色与本无义[J].中国哲学史,2019(4):82-91. 被引量:10
-
9霍元帅.支遁逍遥义的超越性[J].西部学刊,2019,0(10):62-65. 被引量:1
-
10孙浩.庄子“逍遥”义的嬗变及其意义[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0):90-93.
-
1郭勇健.庄子“逍遥”新解[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85-92. 被引量:2
-
2张艳艳.论郭象对庄子“逍遥观”的发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34-36.
-
3罗明月.浅论庄子的“逍遥”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61-63.
-
4赵波,陈德峰.浅评庄子的逍遥观及其现代启示[J].文学教育,2014(21):108-109.
-
5张敏.论庄子的逍遥观[J].沧桑,2005,0(5):71-72.
-
6张育英.禅宗自性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1995(3):110-113. 被引量:4
-
7梁辉成.无奈的逍遥——论郭象对庄子逍遥观的诠释[J].文艺评论,2013(12):131-134.
-
8马鑫博.庄子的逍遥之道[J].学理论,2014(25):85-87.
-
9徐玲.禅宗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81-83. 被引量:3
-
10梁辉成.论成玄英的逍遥观[J].铜仁学院学报,2010,4(4):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