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2004年河南省夏大豆区试品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98005评价指标是0.732,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驻豆5号,其评价指标是0.694,丁93①药评价指标是0.311,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相吻合。
作者
许海涛
王友华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大豆区试
多因素
模糊数学
灰色系统
综合评价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94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83
参考文献
2
1
顾金春,彭忠华,戴保威.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3,22(2):76-77.
被引量:29
2
石书兵,徐文修,克尤木,高文伟.
模糊综合评判在旱作春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22-25.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4]冯德益,楼世博.模糊数学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地震出版社,1976
2
沈明.
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小麦品种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1998(6):27-28.
被引量:2
3
张荣昌,胡喜平.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0,19(4):20-22.
被引量:5
4
秦海英,程献云,梁中喜,陈翠霞.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2,21(2):54-55.
被引量:16
5
朱永前,季水华.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稻品种选优中的应用[J]
.种子,1991,10(1):59-61.
被引量:2
6
王国印.
模糊概率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
.作物学报,1992,18(6):458-462.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45
1
许波,王成业,张海申,王友华,李栋业.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872-874.
被引量:41
2
许波,王成业,张海申,王友华,李栋业.
DTOPSIS法在玉米新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种子,2005,24(1):14-16.
被引量:14
3
王春平,张改生,张伟,刘素云,苗艳芳.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小麦新品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8):126-130.
被引量:22
4
马雄风,喻春明,汤清明,唐守伟,熊和平.
DTOPSIS法在苎麻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麻业,2005,27(6):283-285.
被引量:7
5
王春平,张伟,张改生,苗艳芳,刘素云.
三种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的综合评判[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45-48.
被引量:10
6
王丽萍,蔡青,陆鑫,马丽,范源洪.
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远缘杂交组合的灰色评判[J]
.中国糖料,2007,29(1):21-24.
被引量:11
7
祁玉良,何道君,余新春,鲁伟林,石守设,胡劲东,严德远,余明惠,蓝黎明.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在豫南稻区对粳稻品种的筛选应用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3-6.
被引量:2
8
程辉,王友华,何道君,余新春,蓝黎明,胡建涛,严德远.
灰关联熵分析在选配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29-31.
被引量:2
9
李文仓,李绍伟,赵国建,刘素玲.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分析评价[J]
.中国种业,2007(6):42-45.
被引量:11
10
祁永红.
灰色关联分析在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3):33-3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4
1
石书兵,徐文修,克尤木,高文伟.
模糊综合评判在旱作春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22-25.
被引量:29
2
郭瑞林.
定量化、信息化育种——作物育种的一个新方向[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17-19.
被引量:10
3
何利剑,王胜爱,邵秋红,张志刚,徐海娜.
灰色系统理论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4,23(7):66-67.
被引量:16
4
包奇军,王效宗,潘永东,陈富,张华瑜.
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J]
.大麦科学,2004(3):15-18.
被引量:3
5
陈荣江.
模糊数学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21(4):36-41.
被引量:4
6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李玉发.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6-9.
被引量:11
7
岳田利,贺晓鸣.
全脂乳粉感官质量的计算机模糊综合评判[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4):95-100.
被引量:6
8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96
9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3
10
王春平,张改生,张伟,刘素云,苗艳芳.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小麦新品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8):126-130.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7
1
刘春英,孙学映,朱体超,陈光蓉.
新引特色小麦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048-4051.
被引量:3
2
祁玉良,何道君,余新春,鲁伟林,石守设,胡劲东,严德远,余明惠,蓝黎明.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在豫南稻区对粳稻品种的筛选应用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3-6.
被引量:2
3
程辉,王友华,何道君,余新春,蓝黎明,胡建涛,严德远.
灰关联熵分析在选配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29-31.
被引量:2
4
李文仓,李绍伟,赵国建,刘素玲.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分析评价[J]
.中国种业,2007(6):42-45.
被引量:11
5
何道君,祁玉良,程辉,余新春,胡劲东,严德远,叶维发.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在受灾年份对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筛选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7,39(3):28-30.
被引量:1
6
柳世君,程辉,蓝黎明,卢兆成.
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在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早代测定中的筛选应用[J]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3):26-30.
被引量:1
7
程辉,王友华,何道君,柳世君,余新春,胡建涛,蓝黎明,严德远,叶维发.
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甘蓝型油菜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2-346.
被引量:31
8
张谊寒,白永富.
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烤烟引种试验上的应用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4):434-437.
被引量:7
9
张谊寒,焦芳婵.
模糊综合评判在烤烟引种试验上的应用[J]
.作物研究,2007,21(4):445-447.
被引量:4
10
王树杰,赵金枝,翟新然,郜战宁,张少泽.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河南省二棱大麦新品种[J]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20-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刘春英,孙学映,朱体超,陈光蓉.
新引特色小麦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048-4051.
被引量:3
2
程辉,王友华,刘祥臣,胡建涛,柳世君,蓝黎明.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401AB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2008(4):18-19.
被引量:7
3
许海涛,张海申.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1):88-90.
被引量:1
4
李良勇,李帆,朱列书,朱开林,王建文,聂运湘.
烤烟新引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8,28(5):15-17.
被引量:4
5
程辉,王友华,刘祥臣,卢兆成,胡建涛,柳世君,蓝黎明.
高稳系数法在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1):32-33.
被引量:25
6
程辉,王友华,刘祥臣,卢兆成,胡建涛,柳世君,蓝黎明.
双向同步选育油菜质核互作型不育系7103A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25-27.
被引量:20
7
张顺,苏东,王军威,李启干,张轶,何道君,邹俊.
“三高两低”甘蓝型油菜质核互作不育系7104A的选育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7):23-25.
8
任丽,范君龙,刘新浩,李阳,蔡君玲,李东瑾.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花生区域品种的综合分析评价[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76-79.
被引量:5
9
吕玉兰,白昌军,刘倩,魏团仁,王跃全,张红梅,程金焕.
柱花草品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热带农业工程,2009,33(3):48-53.
被引量:5
10
程辉,王友华,刘祥臣,胡建涛,王军威,何道君,张顺.
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10):73-76.
被引量:8
1
吴宇.
中豆19号大豆[J]
.种子科技,1990,0(1):48-48.
2
顾和平,凌以禄.
优良大豆亲本58-161[J]
.作物品种资源,1994(2):52-52.
被引量:1
3
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许波,戚同轩.
浅谈大豆区试、生产示范与大田生产的产量差异及对策[J]
.大豆通报,2005(2):5-6.
被引量:5
4
韦清源,陈渊,梁江,汤复跃,陈文杰,曾维英,覃德斌.
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试报告[J]
.广西农学报,2013,28(3):1-4.
被引量:3
5
李文琴,张岩,王晨,王轩.
天津夏播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天津农林科技,2016(6):18-19.
被引量:4
6
陈可明.
湘春豆16号[J]
.湖南农业,1996(6):11-11.
7
于国宜,王大刚,吴倩,胡晨,胡国玉,李杰坤,黄志平.
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试验新品系对SMV和SCN的抗性评价[J]
.大豆科学,2016,35(5):782-788.
被引量:9
8
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许波,戚同轩.
浅谈大豆区试、生产示范与大田生产的产量差异及对策[J]
.种子,2005,24(3):65-67.
9
张伟,苏前富,宋淑云,晋齐鸣,李红,隋晶,王立新.
2007年吉林省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相应防治对策[J]
.吉林农业科学,2008,33(4):29-31.
被引量:14
10
大豆品种衢鲜5号[J]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35-1435.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