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松花坝水库库容2.19亿m3,每年向昆明供水1.2亿m3,但是松花坝水库水质下降趋势日益严重。文章从生态修复技术方面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②恢复上游河涧绿色廊道;③加强前置库容谷昌坝水库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作用;④建立生态堤岸和水生植被缓冲带。
作者
张建林
机构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A01期104-106,共3页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松华坝水库
水土保持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58
同被引文献
15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0
1
邓新晏,张秀敏,陈小兰,张慧英,梅红.
昆明松华坝水库的浮游藻类与水体营养化程度的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1):103-110.
被引量:8
2
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刘万青.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短路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82-85.
被引量:6
3
朱亮.
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问题研究[J]
.水科学进展,2005,16(6):784-787.
被引量:5
4
阎水玉,王祥荣.
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36-38.
被引量:102
5
叶建锋,操家顺.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2):61-63.
被引量:40
6
杨立华.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J]
.创造,2000,8(10):21-22.
被引量:6
7
尹澄清,毛战坡.
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农村非点源水污染[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2):229-232.
被引量:146
8
王志飞.
谷昌坝疏浚工程与松华坝水库水质保护[J]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4):10-12.
被引量:3
9
王海珍,陈德辉,王全喜,刘永定.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J]
.自然杂志,2002,24(1):33-36.
被引量:84
10
尹澄清,兰智文,晏维金.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5,6(1):76-80.
被引量:93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刘万青.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短路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82-85.
被引量:6
2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
海河流域不同植物砣含量、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3,13(2):244-249.
被引量:6
3
李宝林.
凤眼莲净化水质的利用及其所诱发的环境问题[J]
.环境保护,1994,22(6):32-33.
被引量:24
4
金送笛,李永函,倪彩虹,王斌.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及若干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1994,14(2):168-173.
被引量:108
5
黄文成.
沉水植物在治理滇池草海污染中的作用[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4):29-33.
被引量:46
6
欧阳志云,王如松.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203-215.
被引量:114
7
庄源益,赵凡,戴树桂,金朝辉.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克制效应[J]
.环境科学进展,1995,3(6):44-49.
被引量:74
8
尹澄清,兰智文,晏维金.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5,6(1):76-80.
被引量:93
9
吴良镛.
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
.城市规划,1996,20(1):35-41.
被引量:90
10
阎自申.
前置库在滇池流域运用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1996,15(2):33-35.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458
1
谢国清,鲁韦坤.
松华坝水库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194-200.
被引量:9
2
刘国,何春光,王元彪,许模.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及其在吉林省西部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206-210.
被引量:2
3
杨敏,曲久辉.
水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J]
.供水技术,2007,1(4):1-5.
被引量:3
4
吴献花,陈源高,王林,叶长兵.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业面源污水的除氮效果[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52-57.
被引量:1
5
石德坤.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地氮流失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98-101.
被引量:21
6
胡永定,韩宝平,钱新,袁兴程.
Cause of over 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tate-controlled Sections in Northern Water-deficient Area of Jiangsu[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2):91-94.
被引量:5
7
王学珍,刘东玲,李彩虹.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生态工程措施[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334-336.
被引量:6
8
汤显强,杨文俊,尹炜,金峰,叶闽.
丹江口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对策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65-171.
被引量:11
9
李雪梅,马长乐,敖新宇,陈玉惠.
剑湖湿地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变化的响应[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22-1525.
被引量:4
10
张茹,张征合.
水生植物在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
.给水排水,2012,38(S1):143-14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56
1
张建春.
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143-146.
被引量:137
2
高大文,杨帆.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92-96.
被引量:17
3
刘愈.
浅析昆明城中村的生存方式——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3(3):70-73.
被引量:1
4
陈文,周昕.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新思路探析[J]
.思想战线,2010,36(S1):254-258.
被引量:1
5
余志敏,袁晓燕,施卫明.
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1-4.
被引量:5
6
把昆明建成山水园林型生态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1996,3(4):38-41.
被引量:1
7
杨树群.
昆明城市发展与生态经济问题[J]
.生态经济,1986,2(2):7-12.
被引量:1
8
徐旌,张军,刘燕,杨效兰.
基于RS,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80-83.
被引量:22
9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被引量:1119
10
杨少林,孟菁玲.
浅谈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其实施配套措施[J]
.中国水土保持,2004(10):7-9.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7
1
冉江华,王克勤,陈志中,张瑞国,陈全芳.
池塘系统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2):105-110.
被引量:5
2
张健全.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库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6):542-543.
被引量:9
3
罗婷,王崇云,彭明春,李其阳,孔维琳,杨莎,董磊.
水源保护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探讨——以昆明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6-6118.
被引量:2
4
李其阳,王崇云,彭明春,周睿,罗婷,董磊,杨莎.
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被引量:1
5
杨艳,王志飞,李靖,仲远见,张宏春.
松华坝水源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87-89.
6
任真臻,付伟.
松华坝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与防治措施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17,36(1):18-20.
被引量:6
7
梁苑慧.
近二十年来云南昆明生态城市研究综述[J]
.昆明学院学报,2020,42(1):34-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周军,叶珍,马云,孙伟光,宋利臣,左彦东,范元国.
牡丹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2):46-48.
被引量:14
2
辜凌云,全向春,杨志峰.
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决策方法[J]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161-1166.
被引量:9
3
周建利,田玖银,丘锦荣.
新丰江水库集水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2,9(1):50-54.
被引量:1
4
李其阳,王崇云,彭明春,周睿,罗婷,董磊,杨莎.
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被引量:1
5
吴守江,赵滨霞,姜永诰.
有机农业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及对策——以滨州市为例[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4):55-57.
被引量:4
6
李华斌,梁海兵,李健,王银龙.
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防治策略初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81-85.
被引量:13
7
洪治中.
山东莱芜雪野湖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策略研究[J]
.华中建筑,2014,32(3):102-106.
被引量:4
8
阮家进,刘平,刘晓南,李铖,程炯.
三种类型人工湿地在非点源污染中的治理效果[J]
.环境工程,2015,33(9):16-19.
被引量:8
9
马翔.
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物群落[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5):91-92.
被引量:1
10
李财.
沈家河水库外沿生态修复及观光休闲产业发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7(3):143-143.
1
辜来章,郝淑英.
水质“箱式模型”在盘龙江的应用[J]
.环境科学导刊,1991,0(3):9-12.
2
何苗.
松华坝水库水体营养状况评价与污染控制[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A01):85-89.
被引量:6
3
杨建荣,饶碧玉,张家荣.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初探[J]
.环境科学导刊,2008,27(6):53-56.
被引量:4
4
孔桂芬.
松华坝水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B06):116-118.
被引量:13
5
潘翠茹.
生态护岸研究综述[J]
.科学时代,2013(10).
6
任真臻,付伟.
松华坝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与防治措施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17,36(1):18-20.
被引量:6
7
刘楚文.
松华坝水库水源区面源污染的防治[J]
.水资源保护,2007,23(6):23-24.
被引量:8
8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J]
.吉林政报,2014(15):20-38.
9
邓新晏,张秀敏,陈小兰,张慧英,梅红.
昆明松华坝水库的浮游藻类与水体营养化程度的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1):103-110.
被引量:8
10
杜娟.
综合治理滇池的26项工程[J]
.环境科学导刊,1993,0(3):28-31.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 第A0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