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同被引文献20
-
1邓志华.高校领导应加强理财意识[J].经济师,2006(6):109-109. 被引量:2
-
2经晖.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7(5):19-20. 被引量:5
-
3汪文新.教育收费呼唤价格听证会[J].党政干部学刊,2004(9). 被引量:1
-
4杨明,王慧飞.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机制的进一步分析[J].消费导刊,2008,0(2):135-135. 被引量:2
-
5任海宾.高等教育收费听证制度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1):71-73. 被引量:2
-
6朱晓刚,白云.走向成本分担——对我国高校收费政策的学理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9):22-25. 被引量:4
-
7黄爱华,赵建平.高校筹资策略初探[J].财会月刊(下),2005(5):10-11. 被引量:9
-
8刘芳.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思考和建设[J].大学时代(B版),2006(3):55-56. 被引量:4
-
9朱国荣,林明生.浅论农村价格及收费监管[J].价格月刊,2006(4):14-15. 被引量:3
-
10邓久根.教育收费制度的总体设计构思[J].价格月刊,2006(6):28-2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红丽.高校博士后经费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242-242.
-
2夏天云,黄振文.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必须城乡兼顾[J].价格月刊,2009(2):36-37.
-
3席卫华,李军.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研究[J].价格月刊,2009(8):32-34.
-
4李海明,李樊.论助学贷款——从政策到法律的距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25-30.
-
5陆胜蓝,杨柳.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费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7):42-44.
-
6蒋姝蕾.高职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5):22-24. 被引量:4
-
7周京奎.再议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家庭住宅权属差异及其对内需增长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2(1):101-123. 被引量:3
-
1吴东霞,耿一平,刘勇.差别定价策略在高等教育收费中的实证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2,23(4):21-23. 被引量:2
-
2熊红芳.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基础及问题探讨[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7):8-10.
-
3物价工作记事(2013年9月)[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0):21-21.
-
4熊贤君.对幼儿园高收费坐视不管就是懈怠[J].师道(人文),2009(3):61-61. 被引量:1
-
5李学丽.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高收费辩护[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1):31-33.
-
6杨燕东.论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听证制度的构建[J].石油教育,2008(2):61-64.
-
7陈盈.对高等学校收费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7(5):108-111. 被引量:2
-
8王茜婷.浅谈我国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J].中国商界,2009(2):286-286. 被引量:1
-
9王连叶.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2014(8):92-93. 被引量:3
-
10翟永金.教育收费审查的方法[J].审计文摘,2006(12):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