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探讨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分析创新型国家的三种类型,通过与当代创新型国家的比较,指出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
作者
罗吉
王代敬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共4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1
陈至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N].经济日报,2005—11-06.
2
董金华.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三大主体角色新动向的启示[J]
.科学学研究,2005,23(5):715-720.
被引量:21
3
郑新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J]
.前线,2005(9):9-1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Noll, Roger. Challenges to Research Universities [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9.
2
Levin R.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The View from New Haven [EB/OL ]. http ://www. yale. edu/opa/president/speeches/,2004 - 08 - 20/2004 - 11 - 02.
3
http ://www. ucsd. edu,2004 -08 -20/2004 - 10 -22.
4
.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EB/OL].新华网,2001—11—17/2004—11—12.
5
ChrisBuckley.百花齐放,中国成为技术研究开发新温床[N].纽约时报,2004—09—13/2004-10—23.
6
http ://www. nist. gov. on, 2004 -09 -01/2004 - 11 -05.
7
JeffSaperstein DanielRouach.区域财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8
雷朝滋,黄应刚.
中外大学技术转移比较[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5):45-52.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27
1
孙晓彬.
税收制度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分析[J]
.经济视野,2014(2).
2
游小珺,杜德斌,张斌丰,范斐.
美国高水平高校科研经费边际效益估算与空间差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7):144-150.
被引量:5
3
王哲,邓晓丽,董文莉.
新课程背景下,助学读物的出版思路[J]
.出版参考,2005(09S):33-33.
4
李江萍.
对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
.实事求是,2006(3):23-26.
5
赵敏,臧莉娟.
美国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2006(6):130-133.
被引量:13
6
黄永春,杨晨.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竞争效应的理论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44-146.
被引量:17
7
江沿.
从韩国、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J]
.经济纵横,2007(8):64-67.
被引量:11
8
谭辉.
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6-12.
被引量:20
9
吴琼.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风险与对策[J]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24-26.
被引量:1
10
刘凡丰,董金华.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国州级政府科技政策评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2):33-3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2
1
谢富纪,张建余.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技术学习模式的比较[J]
.管理学报,2005,2(3):321-326.
被引量:7
2
赵凌云.
创新型国家的形成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学习月刊,2006(5):9-11.
被引量:8
3
史晋川.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17-22.
被引量:67
4
王大川.
德国的创新之路[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20(12):21-24.
被引量:2
5
易仑.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体制环境[J]
.改革与开放,2006(1):1-1.
被引量:1
6
徐冠华.
建设创新型国家 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J]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0-14.
被引量:5
7
李丽辉.
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资本化及其实现途径——对马克思劳动力资本理论的再认识[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1):79-81.
被引量:5
8
萧灼基: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大关键点[J]
.发展,2006(6):16-16.
被引量:1
9
吴玉鸣.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5):74-85.
被引量:305
10
苗东升.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5-1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陆立军.
略论“浙江模式”及其转型与提升[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9):3-9.
被引量:12
2
韩江波.
浅析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40-42.
被引量:3
3
熊荣生.
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3):101-104.
被引量:3
4
谢富纪.
创新型国家的演化模式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J]
.上海管理科学,2009,31(5):85-89.
被引量:9
5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
创新型国家特征、指标体系与建设目标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10,6(1):14-18.
被引量:9
6
赵瑞芬,乔洁,赵青霞.
河北省科技创新问题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27(3):45-47.
7
李松龄.
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20,0(2):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韩凤芹,陈亚平,马羽彤.
正确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要义[J]
.经济纵横,2021(1):72-78.
被引量:13
2
陆立军,王祖强,杨志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浙江模式[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8(7):18-22.
被引量:5
3
吕凯.
基于“浙江模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所有制改革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5):39-41.
被引量:1
4
韩芳.
“浙江模式”研究述评[J]
.当代经济,2009,26(6):88-90.
5
熊荣生.
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3):101-104.
被引量:3
6
王颖,张辉.
中部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
.当代经济,2009,26(9):92-93.
被引量:1
7
韩芳.
“浙江模式”研究综述[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3):81-85.
被引量:1
8
吕玉广.
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产业技术创新[J]
.资源与产业,2009,11(3):110-112.
被引量:2
9
王凌.
宁波民营经济三十年:回顾、经验与前瞻[J]
.生产力研究,2009(13):4-8.
被引量:3
10
韩芳.
“浙江模式”研究综述[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4):70-75.
被引量:3
1
董云展.
河南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6):50-52.
被引量:3
2
申端峰.
贫困县的三种类型[J]
.中国老区建设,2012(2):16-16.
被引量:1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成都经济发展[J]
.四川统一战线,2006,0(4):20-21.
4
刘荣.
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设想[J]
.涉外税务,2010(10):15-19.
被引量:7
5
李薇.
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90-92.
6
孔志峰.
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J]
.中国财政,2005(1):19-21.
被引量:1
经济纵横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