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两组,对照试验比较痊愈率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9.67%、44.86%,有效率分别为90.32%、72.89%,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
萧俊贤
机构地区
广东省阳西县中医院皮肤科
出处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60-560,共1页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黄褐斑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戴忠灿.
活血消斑汤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39-39.
被引量:6
2
王赛兰.
血府逐淤汤治疗黄褐斑89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10):17-17.
被引量:3
3
魏玲 苑贵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2):147-147.
4
朱文元.白癜风与黄褐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5
王正文.皮肤性病学[M].肇庆: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6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段行武,李秀敏.
运用系列方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1996,37(1):41-43.
被引量:15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1-1.
3
林新瑜,周光平,李利.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6):359-361.
被引量:69
共引文献
9
1
郑卫国.
穴位埋线结合梅花针叩打治疗白癜风36例[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3):41-42.
被引量:2
2
尕丽娜,施建明,刘红霞,张峻,黄文溪.
黄褐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04,22(6):51-55.
被引量:2
3
朴龙浩,吴景东.
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45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119-120.
被引量:4
4
周琳.
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4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33-33.
被引量:6
5
王建修.
梅花针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2014,29(8):1688-1690.
被引量:1
6
赵廷元,于小峰,谢彦.
血府逐瘀颗粒配合积雪苷霜治疗黄褐斑40例[J]
.河南中医,2015,35(5):1170-1171.
被引量:3
7
吴雪钗.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59-360.
被引量:1
8
傅喆暾,张鸣,张凤珍.
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75-375.
被引量:1
9
陆稚华.
黄褐斑治疗新进展[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55-4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高宇,钱桂萍.
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191-191.
被引量:2
2
赵东,陈敬,都君,吴俊杰,王学颖.
中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7,19(2):39-41.
被引量:3
3
史轶繁 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12-915.
引证文献
1
1
邹会玲.
口服克罗米芬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14-1314.
1
王菲,唐国建.
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淮海医药,2015,33(4):365-366.
被引量:4
2
刘群峰.
激光手术联合外擦5-氟尿嘧啶治疗尖锐湿疣96例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78-179.
3
徐恒仕.
梅毒ELISA法检测RPR、TRUST试验比较及其在输血检测中的作用[J]
.淮海医药,2002,20(4):280-281.
4
任万明,高军.
泡沫快速试验检测淋球菌[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3):239-240.
5
张秋香,胡宗平,毛爱玲,康英芳,郝瑞娥,吴立平.
淋病双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比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0):1210-1210.
被引量:1
6
王斐娴,熊倩,胡志红,殷嫦嫦,车向新.
聚合酶链反应和醋酸白试验检测尖锐湿疣的比较[J]
.西藏医药,1999,20(4):31-32.
7
李明强,吴莉春,张水木,江爱珍,唐璋琳,廖春香,杨晓明.
梅毒螺旋体ELISA TP-IgG和TRUST、RPR试验的比较[J]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32-333.
被引量:14
8
张瑞芬,庄辉,蒋志彬,王薇媛,杜兰英,刘学恩.
不同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酶联免疫试验比较[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6):673-674.
被引量:3
9
何晶晶,赵冬梅,周珣,刘景瑶,郑遵荣,周玉珍,张雁.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应用于人布鲁杆菌抗体的试验比较[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34(11):851-853.
被引量:2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