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移的发展战略研究(下)
被引量:7
出处
《化工高等教育》
2006年第3期9-13,共5页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19
-
1周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4-7. 被引量:26
-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7.
-
3胡鞍钢,施祖麟.加快发展加速变革我国高等教育[N].科学时报,1999—3—26.
-
4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18-24. 被引量:48
-
5张珏,贺绍禹,邱国华.2000—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23(10):1-6. 被引量:25
-
6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90-94. 被引量:94
-
7朱九思.高等教育当前应当着重抓什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58-62. 被引量:33
-
8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J].高教探索,2000(4):30-33. 被引量:50
-
9杨桂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可喜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3—6—27(1).
-
10汪瑞林.2004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4%[N].中国教育报,2005—3—3(1).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周南海.质量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2蒋洪 丛树海 等.中国财政发展报告[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
3教育部.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4—05—27(2).
-
4教育部.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0/20000912/229971.html,.
-
5.33所高校被限招生[EB/OL].http://news.xinhuanet.tom/fortune/2004—05/26/content_1490617.htm,.
-
6刘继安.扩招带动高校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10—05(1).
-
7刘国光 刘树成.论“软着陆”[N].人民日报,1997-01—07(13).
-
8.[EB/OL].http://nces. ed. gov/pubs2002/proj2012/table_ 10.asp,.
-
9刘树成.“软着陆”后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及政策启示[N].光明日报,1999—10—22(6).
-
10江华.广东:大学对扩招的不同声音[N].南方周末,2002—07—18(4).
共引文献497
-
1高月.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J].郑州师范教育,2020,0(1):6-11. 被引量:2
-
2吴锋,董丰,朱康丽.新时代背景下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3):61-63. 被引量:1
-
3李家学,熊小琴,邢晓凯,孙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制图实践课程建设[J].办公自动化,2021,26(5):41-44. 被引量:1
-
4高月.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9,0(3):71-77.
-
5古海云.高校扩招背后的反思[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9):22-23. 被引量:2
-
6白云波.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z1):96-97. 被引量:2
-
7刘芳.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教育专业与多元化的合理配置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6-97.
-
8孙全平,刘远伟,侯志伟,蒋同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5(6):117-118. 被引量:15
-
9孙守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目标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z1):1-4.
-
10史灿方.新人才观:深化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动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5):20-22.
同被引文献59
-
1吕雯.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23):130-130. 被引量:1
-
2徐博.创业型经济发展与财政学专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2):9-12. 被引量:7
-
3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18-24. 被引量:48
-
4姜文凤,高占先.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高地 Ⅰ.理论教学篇[J].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17-19. 被引量:2
-
5姜文凤,程文堂,高占先.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高地 Ⅱ.实验教学篇[J].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19-20. 被引量:1
-
6姜文凤,陈宏博,高占先.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高地 III.师资队伍建设篇[J].化工高等教育,2005,22(1):23-24. 被引量:1
-
7姜文凤,于丽梅,高占先.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高地 IV.现代教育技术篇[J].化工高等教育,2005,22(1):24-26. 被引量:1
-
8彭峰.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体会[J].广州化工,2005,33(5):79-81. 被引量:8
-
9王彩华,李福杰.试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实施[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6):60-63. 被引量:2
-
10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3-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7
-
1张龙,夏天民.发展中的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4-6.
-
2范开菊.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困境与变革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4):14-17. 被引量:1
-
3王承学,石秀敏,王树江,李贞玉,杨景伟.应用型和创新型化工人才培养的双结合模式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6):8-11. 被引量:10
-
4吴宏杰,韩洋,张跃辉,迟晓丽,王月红.我国高等教育探索与分析[J].商情,2013(33):163-163.
-
5本刊编辑部.30年是积累 30年是挑战——《化工高等教育》办刊30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1):1-5.
-
6蒋锦健,许馨尹,胡锐,芮忠.新时代新技术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3):199-200.
-
7余萍.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9X):121-1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詹世平,赵启成,王卫京,陈淑花.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2).
-
2付梦芸.基于多源流分析框架下的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解读[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31-33. 被引量:2
-
3刘春彦,雷旭霞,程贵刚,吴全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1,39(10):180-181. 被引量:2
-
4吴全才,王玉芬,刘春彦.高分子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12):153-154. 被引量:4
-
5齐向阳.校企合作“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16):202-203.
-
6白靖文,徐雅琴,许晶,邢志勇,徐宝荣,付颖.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6):28-30. 被引量:22
-
7王琪.校企合作背景下“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2015,0(2):103-104. 被引量:1
-
8张弛,高婧.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7(16):274-275.
-
9王红梅,吴全才,王诚勇,任福平,李广干.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14):192-193. 被引量:1
-
10金成,黄文翠.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方案设计——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65-66.
-
1吴朱燕.“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视点[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18-20. 被引量:2
-
2高葵芬.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新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05(4):102-103.
-
3刘延东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远程教育,2013(16).
-
4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新贡献[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0):32-32.
-
5由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重心转移[J].青海教育,2005(6):56-56.
-
6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新贡献[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7):80-80.
-
7刘承功.寻找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J].上海教育,2013(27):54-54.
-
8由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重心转移[J].教师博览(上旬刊),2005(2):19-19.
-
9林建华.扎根中国大地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17-18. 被引量:1
-
10由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重心转移[J].青海教育,2005(7):9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