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3,共2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6
-
1周飞,倪绍祥.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缺陷及其改革[J].江海学刊,2004(6):82-86. 被引量:24
-
2孟祥林.制度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习论坛,2006,22(2):31-33. 被引量:3
-
3徐麟,程瑛.重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3):78-84. 被引量:2
-
4倪瑛,周文,唐兵.对农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6(8):62-65. 被引量:11
-
5舒克龙.创新耕地征用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J].四川社科界,2006(5):1-4. 被引量:1
-
6谢钊,乐德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制度分析与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06(7):24-27. 被引量:3
-
7黄征学.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8):50-54. 被引量:1
-
8容瑜芳.国外土地征用制度及其思考[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25(3):103-105. 被引量:3
-
9谢钊,李炳新,罗彩云.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5):34-36. 被引量:5
-
10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4..
二级引证文献4
-
1马晓茗,张安录,高艳梅.征地补偿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0,26(6):152-155. 被引量:3
-
2蒯正明.制度系统的构成、层次架构与有效运作[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5):34-38. 被引量:4
-
3赵海云,周嘉伟,黄荣萍,左伟.基于产权空间分析的房产测量方法[J].测绘通报,2015(11):69-71. 被引量:3
-
4赵海云,吴彬,张馨元,黄荣萍.房产测量中“谁使用谁分摊”原则的适用性研究[J].测绘通报,2016(9):77-80. 被引量:6
-
1任智唐.信息化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农村科技,2015(11):77-77. 被引量:1
-
2唐玉英.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98-300. 被引量:5
-
3郭峰.浅议我国农村农用耕地改革[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18-19.
-
4李路遥.关于节约用地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4(14):47-47.
-
5张海.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14):220-220.
-
6董积生.加入WTO对我国农用耕地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0,21(4):58-59. 被引量:6
-
7何剑,王良健.现阶段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及对策分析[J].青海经济研究,2003(6):37-39.
-
8刘娜,张雨姝.保护开发区内农用耕地资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3):50-51.
-
9娄玲.农用耕地征收补偿探索[J].知识经济,2011(8):79-79. 被引量:1
-
10杜保德.城乡一体化与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保护——以北京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18):74-7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