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方剂学》教材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方剂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编写《方剂学》教材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作者
胡浩
吴依寒
机构地区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
乌鲁木齐市推拿职业学校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6-467,共2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教材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
宋乃光,李锐,赵自强,等.温病八大名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30~533.
共引文献
6
1
符友丰.
从鼠疫流行看《素问·热论》奥蕴[J]
.河南中医,2001,21(1):15-18.
被引量:2
2
彭应涛,彭慕斌.
加味升降散治疗痤疮76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37-38.
被引量:1
3
周杰,段延萍.
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寒热病机的认识[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2):1-2.
被引量:1
4
李涵,张明雪.
“温病心悸”与病毒性心肌炎辨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470-472.
被引量:10
5
沈元良.
绍兴医学流派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52-54.
被引量:3
6
赵江滨,唐迪佑,刘力红(指导).
略论“阴阳自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6):2078-2080.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24
1
贺晓慧,贾孟辉.
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改革[J]
.西北医学教育,2004(6):530-531.
被引量:2
2
向群,黄小平,郑雨.
《中医诊断学》教材不足之处分析[J]
.中医研究,2004,17(5):2-4.
被引量:2
3
章健,李进京,方向明,肖金,韦诗云.
规划教材《方剂学》评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53-54.
被引量:1
4
赵新广,刘丹卓.
《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4):696-697.
被引量:2
5
陈潮祖,治法与方剂,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6
杨牧祥,王占波,于文涛,王香婷,王少贤.
《中医诊断学》教材脉诊内容评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09-911.
被引量:3
7
章增加.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8,49(4):366-368.
被引量:4
8
张新渝.
对《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商榷[J]
.江苏中医药,2009,41(9):64-65.
被引量:1
9
刘莎,张义兵.
将医家学术思想融入《方剂学》教学的体会[J]
.江苏中医药,2010,42(2):67-68.
被引量:6
10
陈贵海,武丽,邓巍,刘红杰,臧知明.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结构缺陷及改进设想[J]
.光明中医,2010,25(3):527-5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单丽娟,唐金华,胡浩.
基于教材改革为基础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6):857-858.
被引量:2
2
陈西平,叶品良,贾波,张晓丹,沈涛.
关于《方剂学》教材中方剂分类方法的建议[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734-1735.
被引量:5
3
朱丽淳,舒静,张亭立.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课程教材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2):135-1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高剑坤,梁晓峰,王文,曹艳霞,王飞.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1):4-6.
2
潘万旗,路玫,郭德欣.
基于文化弘扬与临证处方能力提升的留学生本科层次《方剂学》教材编写[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29-31.
被引量:3
3
付姝菲,年莉,李海鹏,王亚萍,尹进,韩娟,刘宏艳.
《方剂学》选方在临床各科教材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2):152-155.
4
朱亮,贾永森,赵舒.
浅论双师型教师在方剂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7-8.
被引量:2
5
王宏艳,关淑芬,赵旭伟.
方名切入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60-62.
被引量:1
6
朱丽淳,舒静,张亭立.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课程教材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2):135-138.
被引量:1
7
赵黎,许霞,南淑玲,张珺.
紧扣以法统方主题探索方剂学教学模式[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1-3.
被引量:1
8
丁元辰,白玉兰,殷忠勇.
基于方剂分类方法的《方剂学》教材改良刍议[J]
.中医教育,2025,44(1):12-17.
1
韩先知.
浅议方剂的结构特点[J]
.中医函授通讯,1992,11(2):26-26.
2
陈浩.
吴新欲应用对药经验采摭[J]
.河北中医,2014,36(2):281-282.
3
叶祖明,王珺.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治疗临床进展[J]
.医学综述,2003,9(5):320-320.
4
陈明.
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方药分析[J]
.河南中医,1998,18(4):247-249.
被引量:3
5
兰军民.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72-172.
被引量:2
6
叶祖明.
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临床进展[J]
.医学综述,2006,12(21):1334-1336.
被引量:3
7
方向明,周美启.
“君臣佐使”的再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58-259.
被引量:24
8
梅颖.
论生姜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J]
.吉林中医药,2014,34(1):71-73.
被引量:7
9
窦国祥.
补气、强身药膳方[J]
.医药食疗保健,2013(5):39-39.
10
冯泳,杨卫平.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J]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被引量:12
中医杂志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