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三基”规范化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2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53-15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8
-
1宋述财.案例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44-344. 被引量:16
-
2岳红,王国华.导学—学导式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医教育,2004,23(4):73-75. 被引量:5
-
3王蕾,李春英,张炎,车念聪,杨铮.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情况分析[J].中医教育,2000,19(6):23-24. 被引量:18
-
4李如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及理论依据[J].中医教育,2000,19(6):29-30. 被引量:5
-
5李如辉.论中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选择[J].中医教育,2001,20(4):19-20. 被引量:3
-
6吕爱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45-245. 被引量:4
-
7叶庆莲.《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90-92. 被引量:6
-
8宋述财,徐志伟,潘毅,严灿,李建平,吴丽丽,李艳.启发式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58-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
1陈贵海,臧知明,邓巍,刘红杰,武丽.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364-365. 被引量:5
-
2陈贵海,武丽,邓巍,刘红杰,臧知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结构缺陷及改进设想[J].光明中医,2010,25(3):527-5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石磊.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134-135. 被引量:3
-
2崔家鹏,王彩霞,李玢钰.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分段融合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7):125-126. 被引量:3
-
3刘禹辛,邬宏亮.“五段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97-100.
-
4李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气化理论教学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8,33(13):1975-1978. 被引量:2
-
5刘禹辛.《中医基础理论》多元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4):207-210. 被引量:5
-
6朱丽淳,舒静,张亭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课程教材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2):135-138. 被引量:1
-
7李如辉.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结构问题的思考[J].中医教育,2021,40(4):56-59. 被引量:1
-
8孙鑫,张冰冰,杨芳.《中医学基础》教学体会[J].健康之路,2016,0(4):130-131. 被引量:1
-
1吕爱平.多途径调动学生《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兴趣之方法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5-6. 被引量:6
-
2吴元洁,周美启,龚云,吴南民.《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28-30. 被引量:12
-
3刘晓燕,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53-254. 被引量:11
-
4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03-904. 被引量:8
-
5何任.中医学论养生的意义与方法[J].养生月刊,2008,29(6):490-492.
-
6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04-205. 被引量:43
-
7吴丽丽,严灿,潘毅.《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课程的研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49-350.
-
8张俊清,刘明生,符乃光,熊雪欧,邢福桑.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3):48-49. 被引量:105
-
9孙必强.多媒体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34-234. 被引量:1
-
10易杰.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水平[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517-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