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别山印支运动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2

ISOTOPIC 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INDOSINIAN OROGENY IN DABIE MOUNT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Sm-Nd同位素年代学成果论证了大别山印支运动的表现。主要依据:(1)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的侵入(244±11Ma);(2)辉石岩类超基性岩浆岩的侵入(231±61Ma);(3)高压低温变质岩(如C型榴辉岩)的生成(221±20-224±5Ma)。它们都发生在印支早期,并从而证明了华北陆块、大别山微型陆块、扬子陆块三者是在早三叠世拼接在一起的。在此之前,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存在一古特提斯洋。 A group of Sm-Nd isotopic chronolog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osinian orogeny is in broad existence in Dabie Moutain.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Indosinianorogeny in it are mainly, (1) emplacement of Alpine peridotites (244±1Ma), (2) intrusions of pyroxenites (231±61Ma) and (3) occurrence of C-type eclogites (221±20-224±5Ma). They document that both the Dabie microeontinent and Yantze block were accreted to the North China block in early Triassic time. Prior to the Triassic, there was a Tethys ocean between the North Chain block and the Yangtze block.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关键词 大别山 印支运动 同位素 年代学 Dabie Mountain, Indosinian orogeny, Sm-Nd isotopic a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李曙光,葛宁洁,刘德良,张宗清,叶笑江,郑双根,彭长权.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1989,34(7):522-525. 被引量:58
  • 2李曙光,S. R. Hart,郑双根,郭安林,刘德良,张国伟.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J].中国科学(B辑),1989(3):312-319. 被引量:168
  • 3方国柱.对中国大别山地区地体构造的初步探讨[J]地质论评,1988(04).
  • 4徐贵忠,郝杰.大别山北麓佛子岭群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J]地质科学,1988(02).
  • 5许靖华,孙枢,李继亮.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10).
  • 6桑宝梁,陈跃志,邵桂清.大别山东南麓宿松群铷—锶年龄及其构造意义的探讨[J]中国区域地质,1987(04).
  • 7任纪舜.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02).
  • 8杨锡庸.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个超镁铁质冷侵入体——对霍山县铙钹寨岩体的再认识[J]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3(04).
  • 9杨森楠,吴鉴,杨学忠,陆中旦.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1983(03).

二级参考文献7

  • 1李曙光,中国科学.B,1989年
  • 2张宗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1987年,17期
  • 3桑宝梁,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4期,364页
  • 4刘德良,地质科学,1984年,1期,42页
  • 5杨锡庸,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3年,4期,81页
  • 6叶大年,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
  • 7李春昱,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说明书,1978年

共引文献215

同被引文献217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