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既有逻辑的可能性又有现实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将在社会保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积极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作者
陈旭清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3,共6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基金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05-ZD046):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研究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社会保障
作用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D63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2
1
[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5-40.
2
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1.74亿[N].人民日报,2005-09-15(10).
同被引文献
97
1
吴光芸,李建华.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J]
.学会,2009(7):10-14.
被引量:12
2
唐卓.
非营利组织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
.宁夏党校学报,2003,5(3):91-94.
被引量:12
3
王志刚.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35-37.
被引量:103
4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5(2):97-106.
被引量:191
5
田凯.
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J]
.社会学研究,2004(4):64-75.
被引量:187
6
林光祺,王金丰.
我国第三部门的生存弱势与路径选择——一种组织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J]
.改革,2004(4):110-113.
被引量:8
7
冯伟,李琨.
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初探[J]
.对外经贸财会,2004(9):30-31.
被引量:2
8
田凯.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J]
.学会,2004(10):6-11.
被引量:23
9
谢舜.
非政府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J]
.中国行政管理,2005(2):43-46.
被引量:35
10
刘晓燕,李宝星.
构建“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的途径探讨——以非营利组织发展为视角[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36-4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6
1
彭华民,宋祥秀.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J]
.社会,2006,26(6):138-153.
被引量:20
2
陈志.
第三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5):39-43.
被引量:6
3
张志刚,姚远.
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07(8):155-156.
被引量:3
4
陈志.
第三部门与和谐社会[J]
.科学社会主义,2007(4):117-120.
被引量:2
5
吴腾,孙霞,韩冰冰.
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意义[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89-91.
被引量:4
6
徐小友.
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6):6-7.
被引量:1
7
赵黎明,贺福安.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中的作用[J]
.求索,2010(3):76-77.
被引量:9
8
孙璐.
论社会组织在社会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平安协会”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59-60.
被引量:2
9
梅记周,李嘉伟.
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的作用[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50-54.
10
闫明希.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作用[J]
.中外企业家,2013(2):242-2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王雅君.
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策略及其调适机制——兼对“嵌入性”理论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5):47-52.
被引量:4
2
戴瑾.
中国社会救助研究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6):212-216.
被引量:3
3
王利敏.
浅议非营利组织的培育与管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3):51-54.
4
范明林,徐迎春.
中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 本土化和专业化[J]
.社会,2007,27(2):119-134.
被引量:40
5
陈世用,蔡素燕.
第三部门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1):47-50.
6
杨帆.
和谐社会视域下第三部门与社会稳定机制探析[J]
.求实,2007(8):68-71.
被引量:1
7
杨帆.
和谐社会视域下第三部门与社会稳定机制探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7(4):17-21.
8
杨建新.
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整合[J]
.中国青年研究,2008(2):38-42.
被引量:8
9
童秀兰.
福利制度——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J]
.前沿,2008(7):142-144.
被引量:3
10
杨建新.
青年群体整合对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青年探索,2008(5):40-43.
1
非常声音[J]
.中国社会导刊,2007(02Z):5-5.
2
崔春.
湖州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2008-2009)[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4):83-86.
被引量:1
3
孙华.
突出责任保障建设 提升党委办公室“三服务”水平[J]
.办公室业务,2010(5):19-20.
4
姚旭辉.
论我国和谐新农村的社会保险保障建设[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92-93.
5
刘晓娟.
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7):53-54.
6
王玉春,李想.
当前我国公务员素质制度保障探析[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2):28-30.
7
刘畅.
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J]
.长白学刊,2012(5):130-133.
被引量:3
8
廖妹芳.
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建设[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0):220-221.
9
陈勇鸣.
从“六普”数据看加快上海社会保障建设的紧迫性[J]
.科学发展,2011(10):99-105.
被引量:1
10
王淼.
社会保障改革应围绕人的能力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2009(11):16-20.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