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春秋》笔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对于“《春秋》笔法”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经学、史学、诗学三大领域,近年来还出现了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新趋向。未来学界“《春秋》笔法”的研讨还应本着“材料之生新”、“观点之转换”、“方法之讲究”的治学要领,在经学、史学、诗学、语言学及跨学科综合比较研究上继续拓展、深化。
作者
张金梅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54-57,共4页
基金
湖北民族学院重点课题"经典与经典阐释"(2005WD006)
关键词
“《春秋》笔法”
经学
史学
诗学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0
1
田村和亲.春秋の笔法の基底.
2
李洲良.
阐释的权利:《公》、《穀》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
.北方论丛,2005(3):9-15.
被引量:4
3
陈恩林.
评杜预《春秋左传序》的“三体五例”问题[J]
.史学集刊,1999(3):64-69.
被引量:7
4
许子滨.
《左传》所释《春秋》书法考辨三则[J]
.孔子研究,1999(2):20-30.
被引量:1
5
晁岳佩.
《春秋》说例[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1):8-12.
被引量:6
6
李颖科,符均.
论孔子的“春秋笔法”[J]
.云梦学刊,1997,18(3):69-71.
被引量:3
7
张高评.
《春秋》经传研究选题举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10.
被引量:7
8
熊沐清.
从话语转换与春秋笔法看英汉叙事策略[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6):425-431.
被引量:10
9
弗朗索瓦·于连;杜小真.迂回与进入,1998.
10
李洲良.
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文学评论,2006(1):91-98.
被引量:53
二级参考文献
127
1
晁岳佩.
孟子《春秋》说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4):67-70.
被引量:7
2
许兆昌.
周代史官职官功能的结构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81-86.
被引量:7
3
曹顺庆.
“《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儒家经典的解读模式及话语言说方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2):102-105.
被引量:25
4
陈小慰.
翻译中的语用明晰化处理[J]
.外国语言文学,1997,16(4):45-48.
被引量:5
5
刘知几.《史通》[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
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
.《左传》[M].,..
8
.《孟子·滕文公下》[M].,..
9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
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年版..
共引文献
143
1
汤太祥.
中国史学传统视域下的《易林》史学思想研究[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3):89-95.
2
侯金山.
《春秋》之“隐”与《文心雕龙》[J]
.文化与诗学,2021(1):65-77.
3
林甸甸.
时间伦理:先秦修辞传统的价值起源[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2):23-40.
4
杨青华.
“六经皆礼”与以礼经世——张其淦及其《左传礼说》[J]
.汉籍与汉学,2021(1):129-148.
5
马宇.
外商对华投资为何起伏不定[J]
.金融博览,2002(4):48-48.
6
晁岳佩.
《公羊传》解经方法初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50-54.
被引量:1
7
韦纳斯.
史诗风格的地域文化书写——评刘保昌新著《楚武王》[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1):183-186.
8
高娜.
春秋笔法与《水浒传》叙事[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2):27-29.
9
张始峰.
历史客观与史家主观之间的彷徨——论"春秋笔法"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4):45-49.
被引量:2
10
李洲良.
阐释的权利:《公》、《穀》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
.北方论丛,2005(3):9-1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4
1
冯时.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J]
.文物,1990(3):52-60.
被引量:124
2
张高评.
《春秋》经传研究选题举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10.
被引量:7
3
李洲良.
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文学评论,2006(1):91-98.
被引量:53
4
肖锋.
百年“春秋笔法”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2006(2):178-186.
被引量:8
5
张金梅.
孔子与《春秋》“义”——《孟子·离娄下》“其义则丘窃取之”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6):129-131.
被引量:4
6
钱锺书.《管锥编》(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967页.
7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72页.
8
钱玄同.《春秋性质书》,载顾颉刚.《古史辨》(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76页.
9
谭佳.
论析《春秋》的巫史性质及其文学影响[J]
.文学遗产,2008(2):137-140.
被引量:4
10
谭佳.
文本阐释与文化观念的建构——《春秋》独特性之探[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109-1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谭佳.
“春秋笔法”的文化溯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93-100.
被引量:3
2
池昌海.
《春秋》笔法:句义成分关联与限定成分增添示褒贬[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9-27.
被引量:1
3
赵敏俐.
《春秋》的“早期书写”特征与中国史学精神[J]
.中原文化研究,2024,12(5):39-5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黄绍丽,徐旭开.
“春秋笔法”对新闻写作的启示新探[J]
.写作,2016,15(11):36-39.
2
刘金文,单承彬.
建国以来“春秋笔法”研究述评[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5):107-112.
被引量:1
3
朱文浩,朱西周.
试论春秋笔法对官修史书政治意义的强化[J]
.开封大学学报,2019,33(2):41-43.
1
吴漫.
司马光学风三论[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27(3):29-33.
被引量:2
2
王刚.
海昏侯墓“大刘记印”研究二题[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2):20-26.
被引量:16
3
张金梅.
从《左传》到《史记》:《春秋》笔法的早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45-49.
被引量:1
4
何宛英.
“两五代史”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11.
被引量:1
5
赵彩花.
《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上)[J]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3):44-49.
被引量:3
6
晁岳佩.
《越绝》释名[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1):4-8.
被引量:3
7
汪正元.
论《左传》与“《春秋》笔法”之关系[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7):46-47.
8
邓锐.
《春秋》笔法对欧阳修史学求真的影响[J]
.历史文献研究,2011(1):184-191.
9
张金梅.
董仲舒“《春秋》笔法”论纲[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76-79.
10
王春淑.
论孔子《春秋》笔法[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3):76-88.
被引量:4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