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目的犯的目的与犯罪形态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犯的目的是超过的主观要素,并不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客观行为。在目的犯中,这种目的与犯罪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之间是否对特定目的有所“明知”是认定共犯的关键。而在既遂未遂的判断上,并不以该目的的实现为标准。为了目的的实现,进而实施其他行为,则有存在牵连犯的可能。
作者
桂亚胜
机构地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70,共8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目的
目的犯
共同犯罪
既遂
未遂
牵连犯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83
同被引文献
18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14
1
刘明祥.
论目的犯[J]
.河北法学,1994,12(1):10-13.
被引量:43
2
徐安住.
刑法学中亟待修正和补充完善的几个问题[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2-56.
被引量:3
3
侯国云.
对传统犯罪既遂定义的异议[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3):65-69.
被引量:41
4
孟庆华.
关于绑架罪的几个问题——兼与肖中华同志商榷[J]
.法学论坛,2000,15(1):70-74.
被引量:30
5
孙光骏,李希慧.
论绑架勒索罪的几个问题[J]
.法学评论,1998,16(1):57-61.
被引量:29
6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53—54页.
7
张明楷.
论短缩的二行为犯[J]
.中国法学,2004(3):147-156.
被引量:104
8
陈兴良.《盗窃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9
刘宪权,桂亚胜.
论我国新刑法中的结合犯[J]
.法学,2000(8):38-43.
被引量:15
10
陈兴良.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J]
.法学研究,2004,26(3):72-81.
被引量:164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初炳东,许海波,邢书恒.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
.法学,1998(6):45-47.
被引量:38
2
王彦,黄明儒,张杰.
试论转化犯的概念与基本特征[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1):31-35.
被引量:38
3
张智辉.
论刑法中的伴随行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4):115-123.
被引量:14
4
马克昌.
中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中罪数形态比较研究[J]
.法商研究,1999,17(6):85-91.
被引量:9
5
曲新久.
论吸收犯[J]
.中国法学,1992(2):53-60.
被引量:25
6
喻伟.
结合犯新探——兼论完善结合犯的刑事立法[J]
.中国法学,1990(5):78-86.
被引量:1
7
陈立.
略论我国刑法的目的犯[J]
.法学杂志,1989,10(4):18-19.
被引量:27
8
李志平.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探析[J]
.中国法学,1994(4):93-98.
被引量:31
9
秦尚林,杨兰强,陈荣辉,熊署丹.
绢云母片岩粗粒料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3,34(S2):105-109.
被引量:6
10
张明楷.
受贿罪的共犯[J]
.法学研究,2002,24(1):34-51.
被引量:80
共引文献
483
1
赵运锋,吕科言.
论正当防卫语境下的互殴认定[J]
.政法学刊,2022,39(1):46-57.
被引量:2
2
李世阳.
论共同犯罪的共同性——以章浩等绑架案为素材[J]
.刑事法判解,2019(2):1-14.
3
徐凌波.
论盗窃罪的教义学构造[J]
.刑事法评论,2018(1):568-588.
被引量:2
4
赵天琦.
论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与理解适用[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2,24(4):18-29.
被引量:6
5
王林.
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犯性质探究——以宣扬恐怖主义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为例[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4):48-54.
被引量:1
6
王文博.
我国行贿罪复行为犯属性的法教义学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4):59-64.
7
杜文俊,陈超.
网络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行为的司法认定——以336份司法裁判文书为例证[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30(3):75-82.
被引量:5
8
陈啟夜.
关于想象竞合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4):212-213.
被引量:1
9
邢红霞,田然.
司法推定的证明方法及其限制——以集资犯罪“非法占有目的”为视角展开[J]
.法律适用,2019,0(22):77-86.
被引量:5
10
潘億佳.
高空抛物罪构成要件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本罪公共秩序保护法益的展开[J]
.法大研究生,2023(1):96-120.
同被引文献
189
1
潘爱民,许建琼.
受贿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J]
.人民检察,2001(11):18-21.
被引量:12
2
谢锡美.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40-44.
被引量:11
3
朱建华.
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论[J]
.现代法学,2001,23(4):130-134.
被引量:51
4
林亚刚,贾宇.
关于绑架及相关犯罪的几点探讨[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5(4):30-34.
被引量:9
5
张明楷.
论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J]
.检察理论研究,1995(4):40-44.
被引量:30
6
刘明祥.
论目的犯[J]
.河北法学,1994,12(1):10-13.
被引量:43
7
王作富,陈兴良.
受贿罪构成新探[J]
.政法论坛,1991,9(1):23-30.
被引量:65
8
夏强.
论“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及其认定[J]
.行政与法,2001(1):59-61.
被引量:13
9
陈兴良.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3-11.
被引量:62
10
阮齐林.
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J]
.法学研究,2002,24(2):33-44.
被引量:116
引证文献
8
1
赵秉志,周国良.
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法学,2007(1):175-190.
被引量:6
2
徐博强.
浅析绑架罪的目的及认定[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5(3):112-114.
被引量:1
3
刘章.
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利益”[J]
.法制与社会,2007(11):127-128.
4
周啸天.
目的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再建构[J]
.清华法学,2014,8(3):99-117.
被引量:5
5
王兵兵.
短缩的二行为犯“目的”的体系归属及其共犯问题探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23-28.
被引量:2
6
徐光华.
“以刑制罪”视阈下绑架罪的定性与量刑——对大样本绑架释放人质案件的实证考察[J]
.政法论坛,2018,36(5):17-32.
被引量:4
7
张闯玉,杨仕兵.
拐卖儿童罪定性与量刑问题的实证考察——以大样本刑事判决书为研究对象[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5):42-49.
8
张阳.
论“以营利为目的”犯罪的形态认定[J]
.政法论坛,2020,38(3):114-12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冯骁聪.
2018年度国内量刑研究综览及展望[J]
.量刑研究,2019(1):229-244.
2
黄武基.
抢劫罪、绑架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失衡的教义学纠偏[J]
.法律方法,2023(1):459-474.
3
李倩岚.
刑法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问题[J]
.消费导刊,2009,0(10):142-142.
被引量:1
4
王珍珍.
刑法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12):287-288.
5
龚煦婷.
我国刑罚执行变更的问题与对策[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2):28-30.
6
谢文文.
绑架罪中“不法要求”的解释论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6):253-254.
7
王兵兵.
短缩的二行为犯“目的”的体系归属及其共犯问题探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23-28.
被引量:2
8
周啸天.
身份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重构与应用[J]
.中外法学,2016,28(2):387-409.
被引量:9
9
高巍.
教唆故意的基本构造及具体展开[J]
.法学家,2017(2):83-95.
被引量:1
10
史强.
论刑法“过程危机”的金融之维[J]
.学术交流,2017(9):136-143.
1
孙涛.
扒窃入刑的理性反思及建议[J]
.电子制作,2014,22(16):280-280.
2
王展.
试论我国刑法上情节犯的几个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8):116-117.
被引量:2
3
赵秉志.
论盗窃罪的既遂未遂问题[J]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7(3):55-57.
被引量:1
4
曹天罡.
评析盗窃罪的既遂未遂[J]
.经营管理者,2013(5X):266-266.
5
于志刚,许成磊.
洗钱罪若干问题研究[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1999(4):43-47.
被引量:1
6
程婧.
盗窃行为犯的既遂未遂问题探讨[J]
.青年与社会(下),2014(4):138-138.
7
陈建清.
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J]
.法学评论,2007,25(5):127-132.
被引量:19
8
赵煜.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疑难问题研究[J]
.法治研究,2015(2):37-49.
被引量:2
9
潘松萍,王夷,肖立威.
行为犯的既遂未遂问题[J]
.魅力中国,2009,0(27):182-183.
10
王云光,戴佳玲.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方面特定目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3):132-133.
法学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