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关于“弱势群体”报道方式的思考——兼谈新闻传播者的责任
被引量:7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3,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5
-
1黄茂军.《弱势群体》[N].《经济观察报》,2003年3月3日84版.
-
2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J].江海学刊,2002(3):97-103. 被引量:188
-
3东方.城市弱势群体有十盼[J].劳动保障世界,2003,0(2):40-41. 被引量:1
-
4王鸳珍.新闻传媒农村信息市场和注意力市场的挖掘[J].新闻界,2004(5):57-58. 被引量:4
-
5[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金·B·罗特佐尔,凯西·布里顿·麦基,蔡文美等译.《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华夏出版社04年3月3版,104页.
二级参考文献27
-
1丁元竹.为社会不利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构筑新时期社会保护体系[J].瞭望,2000(16):24-26. 被引量:18
-
2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6-69. 被引量:446
-
3朱庆芳.城镇贫困人口的特点、贫困原因和解困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1998(1):62-66. 被引量:20
-
4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6):130-134. 被引量:137
-
5王太.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4(5):39-41. 被引量:2
-
6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商务印书馆,1986..
-
7樊葵.《当代信息传播中的媒体歧视》[J].新闻与传播,2004,.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55页.
-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66页.
-
1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72页以下.
共引文献190
-
1何宝平,高云鹏,景国成.农民工犯罪心理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141-145. 被引量:11
-
2李群力.湖南省特教学校学生休闲活动参与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91-96. 被引量:1
-
3徐秀玲.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社科纵横,2008,23(11):45-49. 被引量:1
-
4高君智.老年农民权益保障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刍议[J].西部法学评论,2006(2):156-158.
-
5吴学军.对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44-47.
-
6王智.中行纽约分行胜诉始末[J].金融博览,2002(11):50-51.
-
7顾向一.论我国弱势群体及其劳动权益的保护[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4):96-98. 被引量:1
-
8吴玲,施国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4(9):73-80. 被引量:32
-
9陈彤.农村贫困地区推行直接教育援助工程的可行性与对策[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88-91.
-
10潘生.弱势群体子女失学分类、特点及救助方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8):115-115.
同被引文献106
-
1林仲轩,杨柳.技术的应许与脆弱不安的生命:残障者的互联网工作实践[J].国际新闻界,2021,43(8):105-123. 被引量:22
-
2曹炯.击破媒体救助的神话——爱心报道的负效应[J].文教资料,2007(35):66-68. 被引量:3
-
3曾颖.不报道弱势群体就是主流媒体?[J].杂文选刊(下半月),2010,0(4):27-27. 被引量:1
-
4路俊卫.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J].当代传播,2004(6):81-83. 被引量:11
-
5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12):73-78. 被引量:278
-
6朱评源,王志文.关键是感情到位 意识到位——《辽宁日报》扶贫帮困报道特色[J].中国记者,2005(2):46-47. 被引量:1
-
7郑保卫.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2):129-136. 被引量:13
-
8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120-133. 被引量:232
-
9李小云.“守土与离乡”中的性别失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17-19. 被引量:14
-
10项丽萍.农村留守女:一个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76-177.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7
-
1马凯.残疾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以《中国青年报》为例[J].新闻知识,2011(5):25-27. 被引量:8
-
2陆旻旸.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缺失现象的传播学解读——以农民工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4):38-40. 被引量:1
-
3荆丽娜.伦理视域下残疾人新闻报道分析——以《新京报》为例[J].青年记者,2013(22):45-46. 被引量:1
-
4陈开和.试论中国媒体的贫困报道[J].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13(1):167-182. 被引量:5
-
5过薇.扶贫报道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28-29.
-
6石义彬,邱立.弱者的力量:生命历程视域下留守妇女的社交媒体赋权[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5):13-27. 被引量:13
-
7程征,周燕群.媒介传播与残疾人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23,29(3):117-1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9
-
1杨宁.残障群体的媒介呈现与形象建构——以短视频平台场域中的残障博主为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4):122-126. 被引量:5
-
2张毛毛,刘颖,张嗣德.“披荆斩棘的奖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成长轨迹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3):52-60. 被引量:1
-
3陆佳怡,崔妍.“消除贫困”典型报道中的社会变迁——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1978~2017)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3). 被引量:1
-
4林春香,刘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交媒体互助——以新浪微博“肺炎患者求助”超话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54-65. 被引量:4
-
5田森杰.省级网站媒体扶贫报道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中国江西网、河北新闻网抽样文本分析[J].东南传播,2018(10):145-147. 被引量:1
-
6高海建.《人民日报》贫困报道研究[J].青年记者,2016(27):31-32. 被引量:2
-
7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9):3-8. 被引量:5
-
8宋红岩.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利益表达与媒介诉求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83-89. 被引量:4
-
9过薇.扶贫报道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28-29.
-
10陈文敏.新认知图式下脱贫叙事的弱隐效果与对农传播优化探析[J].传媒观察,2020(7):23-30. 被引量:2
-
1李宝萍.构建电视经济节目的精品廊[J].新闻战线,2001(6):55-56.
-
2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博物馆,1999(1):43-49. 被引量:5
-
3上官虹.论品牌意识在媒体经营中的意义及定位[J].新闻世界,2000(12):6-7.
-
4何占元.地方台经济类节目的定位取向[J].河北广播,2003(2):22-22.
-
5张萍.湖南卫视与凤凰卫视创新模式比较[J].青年记者,2010(18):71-72. 被引量:1
-
6石磊.无竞争——频道经营的战略定位[J].记者摇篮,2005(10):6-6.
-
7余华.实话实说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由《实话实说》改版说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8):39-41. 被引量:1
-
8夏亚典.浅谈电视自身的形象战略[J].电视研究,1998(2):51-53. 被引量:1
-
9片羽.“靶心”:忠诚度高的目标观众群——试论央视1套大改版对省级卫视的借鉴意义[J].视听界,2003(4):4-6.
-
10黄葵.频道专业化运作与受众研究[J].新闻窗,2001,0(5):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