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
被引量:115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5,共3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26(3):9-15. 被引量:70
-
2Robert D.Retherford,Minja Kim Choe,Chen Jiajian,李希如,崔红艳.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J].人口研究,2004,28(4):3-15. 被引量:31
-
3夏乐平.1979~2000年中国人口生育趋势:出生数据和教育数据的比较分析[J].人口研究,2005,29(4):2-1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9
-
1[7]ZJSTN 1987.
-
2[11]www. hoho. edu. cn/history/blue - book/hopepr/yyff. htm; www. ccyl. org. cn/zuzhi/documents
-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
4于学军 杨书章.从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J].人口研究,2000,2.
-
5这一估计结果与国家统计局估计的结果基本一致。例如,“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三,即《人口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文中指出:“在我国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已由1995年的3.22亿减少到1999年的3.19亿,减少了近300万。0-14岁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八五”期间为0.34%,“九五”期间呈现负增长为0.38%,出生人口减少是少年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此文在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第295页对未成年人口数量略微做了调整后指出:“我国0-14岁少年人口已由“八五”时期年平均的3.2亿减少到2000年的3.14亿,减少了近570万”。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过去掌握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比第五次人口普查调查得到的数量高2000万人以上,而与我们的估计接近。
-
6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24(1):7-18. 被引量:53
-
7翟振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2003,27(1):1-4. 被引量:31
-
8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J].人口研究,2003,27(5):1-10. 被引量:177
-
9张为民,崔红艳.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3,27(4):25-35. 被引量:58
共引文献98
-
1顾宝昌,侯佳伟,吴楠.中国总和生育率为何如此低?——推延和补偿的博弈[J].人口与经济,2020(1):49-62. 被引量:28
-
2任强,郑晓瑛.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China Economist,2009,4(3):92-103.
-
3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26(4):23-27. 被引量:46
-
4王金营.中国1990~2000年乡-城人口转移年龄模式及其变迁[J].人口研究,2004,28(5):41-47. 被引量:22
-
5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人口研究,2004,28(6):2-18. 被引量:77
-
6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4: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1):56-62. 被引量:3
-
7周长洪.关于现行生育政策微调的思考——兼论“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人口与经济,2005(2):1-6. 被引量:27
-
8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J].人口与经济,2005(2):7-14. 被引量:14
-
9宋元梁,肖卫东.陕西省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191-194. 被引量:2
-
10王广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史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5):21-2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1059
-
1唐琛.溧阳地区农村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6):296-297. 被引量:5
-
2晏月平,黄美璇,郑伊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及趋势研究[J].东岳论丛,2021(1):148-163. 被引量:51
-
3汪桂琴,郑鹏远,付珈珈,李立国,李珍,董献文,程智,赵永红,李浩,崔静静.主动式居家养老智慧终端服务模式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1):12-18. 被引量:3
-
4曾宪新.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7(5):50-55. 被引量:17
-
5门可佩,官琳琳,尹逊震.基于两种新型灰色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J].经济地理,2007,27(6):942-945. 被引量:25
-
6潘泰萍.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20):79-80. 被引量:2
-
7刘军民.卫生投入的政府责任及结构优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8,25(6):3-7. 被引量:15
-
8李齐云,崔德英.老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2008,24(1):71-75. 被引量:24
-
9周健.“刘易斯转折点”被推迟与“民工荒”[J].岭南学刊,2008(3):45-49. 被引量:11
-
10冯俊新.中国城市化所处阶段分析——基于面板数据非线性模型的跨国比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S1):38-4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15
-
1沈琴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态势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4,38(S01):48-55.
-
2沈琴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态势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1):1-7. 被引量:7
-
3艾斌,王硕,星旦二.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追踪调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4(2):48-56. 被引量:28
-
4赵白鸽.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J].人口研究,2006,30(6):1-4. 被引量:4
-
5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19-1923. 被引量:46
-
6陈卫,都阳,侯东民.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2007,31(2):41-48. 被引量:49
-
7郑晓瑛,陈功,庞丽华,曹桂英,任强,刘玉博,张蕾,纪颖.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1):1-11. 被引量:19
-
8莫国芳,包广静.浅析“421”家庭对社会的影响[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42-47. 被引量:1
-
9秦俊法.中国的百岁老人研究Ⅱ.百岁老人的死亡率、生存率和发展趋势[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14(10):11-19. 被引量:1
-
10付冬梅.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及问题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07(12X):30-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59
-
1杜鹏,李龙.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预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1):96-109. 被引量:256
-
2王玎羽,脱润萱,赵东英.人口老龄化对于PCI手术康复以及治疗策略的影响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21,7(8):40-42. 被引量:1
-
3姚羽希.人口年龄结构对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发展,2021,21(4):28-35. 被引量:1
-
4柳建平,方志文.农村人口转变、农户经济状况与乡村振兴[J].投资研究,2019,38(12):4-14. 被引量:6
-
5葛贝贝,尚云,张啸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全民健身的时代使命研究[J].体育视野,2021(15):18-19.
-
6陈天红.离退休党支部如何助力社区治理——以广州市H社区为例[J].探求,2021(2):29-34.
-
7秦聪,郭婧.中国新农保制度的实践与问题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5):21-38. 被引量:8
-
8姜波,徐德云.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1):33-35. 被引量:2
-
9徐福举.疏食见政:秦汉饮食生活中的日常行政与政治文化[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2(2):69-78.
-
10苏润生.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河南的实证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12):67-68.
-
1李红艳.从行政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J].经济师,2009(1):67-68. 被引量:2
-
2李敬沛,郭跃华.“偷闲”也是一种管理智慧[J].中小学校长,2008(11):55-57.
-
3王长明.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甘孜州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3):58-67. 被引量:3
-
4年牛.50岁感言[J].乡镇论坛,2008(33):30-30.
-
5辛文.提高决策咨询质量[J].决策咨询通讯,2006,17(5):1-2.
-
6了解人口普查[J].统计教育,2010(2):63-64. 被引量:1
-
7王金营,顾瑶.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条件、问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1,35(1):74-81. 被引量:9
-
8本刊编辑.全球智库力量新观察[J].咨询与决策,2013(2):4-8.
-
9李科.中国人口:太多? 太老?[J].人民公安,2014(4):34-35.
-
10人口政策调整不可延宕[J].中国新闻周刊,2011(1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