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fuel cell genera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0引言目前,电能主要是通过热机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原子能反应堆中的核反应产生的。这两种发电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各种有毒气体、固体粉尘以及大量的CO2,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原子能发电虽然没有各种烟、气的排放,但是原子能发电在发生致命故障时却是极度危险的.同时核废料的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作者
施涛
高山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
出处
《电力需求侧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0,共3页
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关键词
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
原子能发电
应用
原理
原子能反应堆
全球气候变暖
化石燃料
分类号
TM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际字俊,袁旦厌.能源工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丁常胜,苗鸿雁.
新型高效清洁能源——燃料电池[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5):183-186.
被引量:5
3
邵志刚,衣宝廉,俞红梅.
再生氢氧燃料电池[J]
.化学通报,2000,63(3):22-26.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魏子栋,郭鹤桐,唐致远.
氧在Pt-Fe-Co/C合金催化剂上的还原[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1995,16(2):141-144.
被引量:16
2
Hirschenhofer J H, Stauffer D B, Engleman, Kleet M G. Fuel cell handbook[M]. Morganotwm: Parsons Corporation , 1998 : 1-36.
3
Appely A J. Fuel cell technology: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 Energy,1996, 219(7/8) : 521.
4
Drenekhanu W Greimner. Ivers-Tiffee E Power J[J]. 1994, (116): 117-122.
5
毛宗强.我国燃料电池技术进展[J].太阳能学报,1999,.
6
衣宝廉.燃料电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
Hari P. Dhar. A unitized approach to regenerativ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J] 1993,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1):32~37
8
江义,李文钊,王世忠.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进展[J]
.化学进展,1997,9(4):387-396.
被引量:52
9
邵志刚,衣宝廉,俞红梅.
再生氢氧燃料电池[J]
.化学通报,2000,63(3):22-26.
被引量:27
10
庞志成,胡玉春.
燃料电池技术原理和应用[J]
.节能与环保,2002(12):26-2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30
1
谭俊,邢汝鑫,钱耀川.
磁控溅射CrNx薄膜的接触电阻及其耐腐蚀性能[J]
.中国表面工程,2010,23(6):30-33.
被引量:1
2
隋升,王明华,余晴春,朱新坚.
可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2004,28(8):511-514.
被引量:4
3
丁常胜,苗鸿雁.
新型高效清洁能源——燃料电池[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5):183-186.
被引量:5
4
李文兵,齐智平.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2005,13(4):55-59.
被引量:5
5
刘金刚,范琳,杨士勇.
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与应用[J]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6):67-70.
被引量:11
6
张媛,李增喜,闻学兵,刘源.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NiO-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的应用[J]
.催化学报,2005,26(12):1059-1066.
被引量:11
7
杨润红,陈允轩,陈庚,陈梅倩,李国岫.
燃料电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2):79-83.
被引量:7
8
施涛,马海艳,高山.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介绍[J]
.江苏电机工程,2006,25(4):82-84.
被引量:2
9
沈绍辉,徐国华,安越,张立岩,陈长聘.
有机液体与储氢材料组成的浆液储氢体系的能量分析[J]
.太阳能学报,2006,27(11):1124-1131.
被引量:3
10
王文浅.
氢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J]
.北京汽车,2007(1):5-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7
1
朱新坚.
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现状与展望[J]
.电池,2004,34(3):202-203.
被引量:23
2
杨慧钦.
家用燃料电池在日本即将落户使用[J]
.电机技术,2004(3):56-58.
被引量:2
3
沈培康,田植群.
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制备技术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5):18-26.
被引量:6
4
蔡育芬,廖世军.
燃料电池多组分阳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05,32(1):47-50.
被引量:4
5
苏怡,刘长鹏,单义斌,李旭光,薛新忠,徐维林,田天,周小春,邢巍,陆天虹.
磷钼酸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促进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6):1114-1117.
被引量:8
6
刘卫锋,胡军,衣宝廉,明平文.
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J]
.电源技术,2005,29(7):431-433.
被引量:9
7
王诚,毛宗强,陈荣华,王革华,谢晓峰.
小型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J]
.化学进展,2006,18(1):30-35.
被引量:15
8
肖楠.
微型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电池[J]
.电子技术(上海),2006,33(2):42-43.
被引量:2
9
袁跃峰,常兴,张文英.
关于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2006,21(2):13-14.
被引量:2
10
张扬健,毛宗强,谢晓峰,王诚.
再生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J]
.化学进展,2006,18(5):635-64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赵群,张翔,李辉.
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新能源发展论述[J]
.机械,2007,34(7):1-5.
被引量:7
2
昌晶.
促进CO_2减排的化石燃料发电技术[J]
.应用能源技术,2008(4):1-3.
3
张俊敏,闻明,李旸,管伟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贵金属,2010,31(2):67-73.
被引量:2
4
李伟,马婧,杨严仲,高旭,席蓓,鲜亮.
改性碳基材料增强铂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3):4-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聂淼,索双富,谢晓峰.
喷涂方式在膜电极制备中的应用[J]
.表面技术,2008,37(4):69-72.
被引量:2
2
兰箭,魏曦,刘艳雄,华林.
燃料电池金属极板成形规律[J]
.塑性工程学报,2010,17(3):103-107.
被引量:2
3
王宏,王先友,何培瑛,易兰花,裴斧,龙晚妹,李姣姣.
AuPd/C作为直接NaBH_4-H_2O_2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性能[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21(2):405-410.
被引量:2
4
孙华雨.
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发展[J]
.河南化工,2011,28(18):10-17.
被引量:6
5
严泽宇,李冰,杨代军,马建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t纳米线电催化剂研究现状[J]
.催化学报,2013,34(8):1471-1481.
被引量:9
6
冷巧辉,马利,文东辉,鲁聪达,潘国庆.
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及其流场研究进展[J]
.机电工程,2013,30(5):513-517.
被引量:6
7
张文毓.
燃料电池的新进展[J]
.上海化工,2014,39(4):29-32.
被引量:3
8
李沛,李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J]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2015,11(3):63-66.
9
张文彬,林鹏.
纯钛极薄带微流道刚柔复合模成形工艺[J]
.塑性工程学报,2024,31(7):29-35.
1
工程简讯[J]
.电力建设,2007,28(8):95-99.
2
郦伯贤.
未来的发电设备——燃料电池[J]
.能源工程,1990,10(1):12-13.
3
工程简讯[J]
.电力建设,2006,27(3):73-77.
4
工程简讯[J]
.电力建设,2005,26(2):74-78.
5
吴迁.
必须把发电能源结构转变的研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续二)[J]
.四川电力技术,1991,14(3):1-3.
6
朱维和.
世界及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
.能源工程,1997,17(4):9-11.
被引量:1
7
工程简讯[J]
.电力建设,2006,27(8):71-74.
8
蔡千华,张勤.
原子能发电的现状和未来[J]
.世界机电技术,1991(11):18-20.
9
赵尧阶,夏元初.
国际核动力的发展趋势[J]
.能源工程,1997,17(4):12-15.
10
工程简讯[J]
.电力建设,2004,25(12):68-72.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