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被引量:30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0,共3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4
-
1陈百明.论“谁来养活中国”[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3):210-215. 被引量:17
-
2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编],周立三,施雅风.中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M]北京出版社,1993.
-
3《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编],陈百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4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M]科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16
-
1高志强,孙希华.基于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3-5. 被引量:17
-
2底艳,周尚意.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的资源要素分析[J].科学与社会,1997(2):19-24.
-
3邓祥征,黄季焜,Scott Rozelle.中国耕地变化及其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兼谈中国的粮食安全[J].中国软科学,2005(5):65-70. 被引量:41
-
4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吴绍洪.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区域研究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5,24(3):345-358. 被引量:34
-
5蔡运龙,汪涌,李玉平.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11-18. 被引量:65
-
6尹君,梁观伟,许,陈现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关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13-16. 被引量:5
-
7蒙吉军,傅在毅.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4):32-36. 被引量:38
-
8李梅,张学雷,武继承.GIS支持下豫东地区土壤野外采样布点方法探索[J].土壤,2011,43(3):459-465. 被引量:18
-
9李梅,张学雷.不同土体构型的土壤肥力评价及与容重关系分析[J].土壤通报,2011,42(6):1420-1427. 被引量:14
-
10高志强,刘纪远.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潜力资源的研究[J].遥感学报,2000,4(2):136-140.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131
-
1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21-28. 被引量:202
-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2-20. 被引量:805
-
3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伦理学研究,2006(6):36-41. 被引量:26
-
4李政道.艺术和科学[J].文艺研究,1998(2):81-90. 被引量:77
-
5顾秉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5-8. 被引量:83
-
6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37-39. 被引量:70
-
7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94-101. 被引量:156
-
8王平祥.以创新精神推进教学管理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5(2):82-83. 被引量:45
-
9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要与国际接轨一个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呼声[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18(1):9-12. 被引量:1
-
10庞烈鑫,刘朝晖,闫开印.构建研究型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5(4):22-24.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30
-
1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1-32. 被引量:43
-
2于航,胡展飞.从知识传递到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3):96-98. 被引量:20
-
3郭文.工程伦理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26-29. 被引量:1
-
4张喜梅,杨戬,崔屹.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7,12(6):10-12. 被引量:4
-
5吴爱华,郑秀英.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14-15. 被引量:20
-
6李充宁,孙爽,侯杰茹,何永利.《机械原理》课引入机器人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84-85. 被引量:1
-
7易高峰,赵文华.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研究生资助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67-70. 被引量:1
-
8蔡映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工科人才培养回顾及评述——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7-24. 被引量:11
-
9冷霜.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管理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56-157. 被引量:6
-
10阎世梁,张华,肖晓萍,王银玲.师生共建科研团队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8-11.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239
-
1乐健,黄玉水,张华,胡凌燕.焊接机器人在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87-190. 被引量:8
-
2祖国胤,丁桦,高飞,蔡明晖,张峻嘉.材控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5):45-47. 被引量:1
-
3姜欢笑,张慧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效融入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0):170-171.
-
4王红霞,赵恩超.虚拟仿真实验在创新创业模式中的应用与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1,3(1):52-54.
-
5於晓明,沈安东.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83-85. 被引量:44
-
6王晓岗,朱仲良,曹同成.化学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89-91. 被引量:16
-
7王勃,杨艳敏,郭靳时.国外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65-66. 被引量:6
-
8王勃,郭靳时,杨艳敏.依托科技竞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261-262. 被引量:8
-
9董存稳,刘睿.本科生思想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8(1):52-53. 被引量:1
-
10吉卫喜,顾瑾,孙大跃,张健生.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江南大学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20-22. 被引量:21
-
1袁美英.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综述[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7):9-9.
-
2关于举办“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3):106-108.
-
3四川省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召开[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48-48.
-
4创新·实践·分享——高校创客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7(2):38-38.
-
5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5(02A):10-11. 被引量:6
-
6王艳莉.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5(1):1-4. 被引量:2
-
7谢.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召开[J].人民音乐(评论),2005(4):63-63.
-
8杨东铭.合作与进步——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的新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36):62-63.
-
9侯晓磊,杨大伟,吴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暨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1):95-96.
-
10刘晓玲,李方.海峡两岸师范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5,26(3):94-9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