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基金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资助[2002]283
参考文献6
-
1宁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休宁县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
2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岩石地层单位[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3晏同珍,杨顺安,方云着.滑坡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
4安徽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安徽省志(旅游志)[M].方志出版社,1999.
-
5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中国旅游地学丛书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一至五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
6程言新,张福生,王婉茹,董伯亮,蔡毓.安徽省地貌分区和分类[J].安徽地质,1996,6(1):63-69.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26
-
1魏长帅.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灾害特征研究[J].西部资源,2022(3):61-62. 被引量:1
-
2李亭亭,颜俊.基于地统计的安徽省乡镇尺度人口分布特征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6):45-48.
-
3朱兆洲,刘丛强,王中良,李军,周志华,王仕禄.巢湖悬浮物中稀土元素(REE)的物源精确示踪作用[J].湖泊科学,2006,18(3):267-272. 被引量:7
-
4吴跃东,向钒,赵家厚.安徽省休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J].安徽地质,2006,16(3):215-219. 被引量:4
-
5吴跃东,向钒.安徽“两山一湖”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J].地质通报,2007,26(2):231-240. 被引量:11
-
6吴跃东,向钒,马玲.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J].灾害学,2008,23(4):25-29. 被引量:19
-
7程光华.安徽省区调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设想[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21(3):172-178.
-
8吴昊天,洪欣,温放,杨世勇,周守标.安徽苦苣苔科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观赏性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2):160-166. 被引量:6
-
9王齐鑫,马传明,花勐健,周爱国.安徽省沉积盆地CO_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44(5):121-130. 被引量:5
-
10李婧晗,江岭,左颖,凌德泉,杨灿灿.面向对象的安徽省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5):80-85.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8
-
1吴跃东,向钒,许国娥.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治[J].灾害学,2004,19(4):40-45. 被引量:6
-
2唐川,JorgGrunert.滑坡灾害评价原理和方法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B12):149-157. 被引量:39
-
3吴跃东,向钒,赵家厚.安徽省休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J].安徽地质,2006,16(3):215-219. 被引量:4
-
4晏同珍,杨顺安,方云着.滑坡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
5钟荫乾.滑坡与降雨关系及其预报[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4):81-86. 被引量:98
-
6林孝松,郭跃.滑坡与降雨的耦合关系研究[J].灾害学,2001,16(2):87-92. 被引量:111
-
7魏丽,陈双溪,吴涛.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1):151-153. 被引量:14
-
8刘传正,温铭生,唐灿.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初步研究[J].地质通报,2004,23(4):303-309. 被引量:143
二级引证文献20
-
1罗贵东,于竹娟,张驹.基于概率分布的达州市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与降水量级的关系[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0(6):697-703. 被引量:5
-
2黄健敏,吴泊人.安徽省2004~2009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J].安徽地质,2010,20(4):306-310. 被引量:6
-
3张雅斌,杜继稳,蔡蕊,李明.陕西省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J].灾害学,2011,26(3):28-34. 被引量:27
-
4郭承燕,贾建华,马荣华,许金朵,邢永超,吕春光.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共享平台[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2):199-208. 被引量:10
-
5佘东.基于WebService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2):111-113. 被引量:3
-
6余志山,梁润娥,王延江,宋晓玲.基于WebGIS的兰州市区滑坡灾害气象多元化模型预警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56-563. 被引量:7
-
7梁润娥,李中社,苗高建,温贻辉,李雪平.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30-35. 被引量:16
-
8陈苏婷,张燕,张艳艳.气象预警信息智能接收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1):339-343. 被引量:4
-
9秦红正.试论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8(7):250-251. 被引量:3
-
10陈静静,姚蓉,文强,唐杰,何正阳,曹恒娅.湖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致灾雨量阈值分析[J].灾害学,2014,29(2):42-47. 被引量:56
-
1吴跃东,向钒.安徽“两山一湖”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J].地质通报,2007,26(2):231-240. 被引量:11
-
2吴跃东,向钒,许国娥.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治[J].灾害学,2004,19(4):40-45. 被引量:6
-
3王世平(摄).《晚霞映红太平湖》[J].核地知与行,2011(4).
-
4何岩,佘中盛,阎百兴,刘玉青.安徽太平湖水体环境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理科学,1994,14(2):157-164. 被引量:4
-
5田红.安徽“两山一湖”区域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分析[J].灾害学,2003,18(4):51-55. 被引量:7
-
6封殿波,赵杰,韩雪培.基于ARCGIS的太平湖可视化研究[J].影像技术,2008,20(4):49-51. 被引量:3
-
7向斌.地震,都江堰不孤单[J].中国金融家,2009(5):179-179.
-
8顾也萍,刘承鹏,黄宣正,李康安.清凉峰土壤分类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1994,17(2):54-58. 被引量:3
-
9胡静.皑皑白雪 暖暖温泉[J].科学之友,2013(2):70-71.
-
10陈晓颖,林宪生,鲁小波.大连海洋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39-42.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