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体制障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首先要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明确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同时,要坚持多管齐下的原则,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强该地区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作者
孙敬水
崔立涛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
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年第9期63-64,共2页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结构
比较优势
就地转移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许宝健.
县域经济发展:本质、关键和措施[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4):73-74.
被引量:11
2
郭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6):66-68.
被引量:23
3
刘志澄.
统筹城乡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2):4-6.
被引量:30
4
马晓河,方松海.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4):22-29.
被引量:170
5
陈吉元,胡必亮.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经济研究,1994,29(4):14-22.
被引量:201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文启湘,陶伟军.
农村公共消费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影响[J]
.宁夏党校学报,2001,3(6):38-41.
被引量:2
2
王东京.聚集时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8
3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研究”课题组.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参考,2004,(10).
4
宋洪远 谢子平.乡村债务与公共支出—中国乡村债务形成原因和机理探讨[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
5
叶兴庆.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
.经济研究,1997,32(6):57-62.
被引量:289
6
黄志冲.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0(6):35-39.
被引量:78
7
林万龙.
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1(4):49-53.
被引量:55
8
魏杰.
论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问题[J]
.经济纵横,2001(9):2-3.
被引量:4
9
吴士健,薛兴利.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
.农业经济,2002(5):14-16.
被引量:38
10
吴敬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2002(6):6-9.
被引量:281
共引文献
430
1
程福寿,方瑛,戈兴杰.
江苏盱眙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乡镇经济,2007,23(6):40-44.
被引量:2
2
杨鹏程.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与解决对策[J]
.开发研究,2007(6):87-90.
被引量:5
3
邬刚,周晓华.
"三农"问题的表现与解决的原则思考[J]
.农业考古,2005(5):273-276.
4
钟建辉,刘小平.
改善进城环境 拓宽增收渠道——关于对宜春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67-68.
5
张珺,李明贤.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08(12):157-160.
被引量:3
6
温顺生.
国内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供给研究述评[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58-62.
7
张小娜,沈玲玲.
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1):80-84.
被引量:3
8
刘爱梅.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创新——基于南京市S村和鲁东T村的调查[J]
.经济论坛,2009(6):4-7.
9
曾梦宇.
“大湘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略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52-54.
被引量:1
10
唐磊雯,郭为民.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角色[J]
.大众科技,2004,6(3):30-31.
1
曾雪莲.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J]
.黑河学刊,2004(6):37-39.
2
方名兴.
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对策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03(8):71-72.
3
王绚.
农民增收与体制保障问题研究[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53-55.
4
筑起粮食安全的屏障[J]
.中国粮食经济,2007(4):1-1.
5
赵盛爱.
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发展[J]
.现代农业,2007(9):84-85.
6
原保先,张茂盛,李保民.
晋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刍议[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2):12-13.
7
任杰,叶斌.
重庆市渝北区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初探[J]
.经营管理者,2014(12X):129-129.
8
崔向扩,周广信,包桂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摘)[J]
.云南农村经济,2003(3):45-46.
9
徐磐石.
松江区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J]
.上海农村经济,2006(10):28-32.
10
杜光华.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2009(4):138-139.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