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福地与磁山——约公元前6000~前5000年黄河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的格局
被引量:20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2-61,共10页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21
-
1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8(2):73-79. 被引量:61
-
2谭其骧.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J].历史地理,1981(1):48-64. 被引量:44
-
3李友谋.略论裴李岗文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1(4):64-69. 被引量:10
-
4蔡莲珍.碳十四年代的树轮年代校正——介绍新校正表的使用[J].考古,1985(3):279-281. 被引量:10
-
5严文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J].考古,1979(1):45-50. 被引量:47
-
6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倪国圣.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2(11):987-996. 被引量:38
-
7徐浩生,金家广.河北安新县梁庄、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0(6):481-488. 被引量:30
-
8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4(2):97-112. 被引量:42
-
9孙德海,刘勇.河北武安沼河流域几处遗址的试掘[J].考古,1984(1):1-14. 被引量:21
-
10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文物,1987(3):38-50. 被引量:284
二级参考文献49
-
1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考古,1999(7):59-62. 被引量:43
-
2李友谋.略论裴李岗文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1(4):64-69. 被引量:10
-
3张忠培.关于老官台文化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1(2):224-231. 被引量:11
-
4蒋英炬,吴文祺.武氏祠画象石建筑配置考[J].考古学报,1981(2):165-184. 被引量:34
-
5周本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动物骨骸[J].考古学报,1981(3):339-347. 被引量:57
-
6夏鼐.我国近五年来的考古新收获[J].考古,1964(10):485-497. 被引量:48
-
7磁县界段营发掘简报[J].考古,1974(6):356-363. 被引量:48
-
8张忠培.试论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存的文化性质[J].考古,1979(1):37-44. 被引量:47
-
9严文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J].考古,1979(1):45-50. 被引量:47
-
10夏鼐.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J].考古,1979(5):385-392.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769
-
1袁广阔.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17
-
2袁广阔,秦存誉.雪山一期文化的再认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23-34. 被引量:2
-
3韩鼎.饕餮纹渊源研究[J].形象史学,2022(4):3-51. 被引量:5
-
4刘学堂,侯明明.史前中原文化因素向新疆天山地区的动态拓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6):60-68. 被引量:1
-
5李壮.我国考古年代学14C方法研究述评[J].西部考古,2020(1):272-278.
-
6叶凯.唐五代突袭战的余晖——北宋淳化五年夏州之役考述[J].宋史研究论丛,2019(1):3-12.
-
7常怀颖.晚商殷墟小型墓随葬陶鬲的若干问题[J].三代考古,2021(1):301-321. 被引量:1
-
8张天恩.中国早期文明路径与文明史观的产生[J].三代考古,2021(1):146-159.
-
9魏峭巍,赵益超,杨谦,赵益超(摄),闫明(图),王涛(图).山东临淄东古城村北遗址西周墓(M4040)发掘简报[J].文物,2021(2):4-15. 被引量:1
-
10曹兵武.交叠融合 合之又合:华夏族群形成早期几次关键性融合事件[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2):28-3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23
-
1袁广阔.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17
-
2袁广阔,秦存誉.雪山一期文化的再认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23-34. 被引量:2
-
3陈雪飞.裴李岗文化陶器纹饰研究[J].南方文物,2019(6):81-88. 被引量:2
-
4郑朝贵,朱诚,钟宜顺,殷鹏莲,白九江,孙智彬.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8,53(S1):93-111. 被引量:27
-
5孙广清.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J].中原文物,2000(2):22-28. 被引量:30
-
6史念海.河南浚县大伾山西部古河道考[J].历史研究,1984(2):50-71. 被引量:16
-
7任式楠,吴耀利.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J].考古,1999(9):11-22. 被引量:21
-
8文启明.南杨庄遗址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1999(11):46-55. 被引量:2
-
9段宏振,孙继安,张丽.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9(7):1-7. 被引量:31
-
10栾丰实.北辛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98(3):265-288.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20
-
1王清刚.太行与泰沂之间古黄河下游平原史前文化交流刍论[J].东方考古,2023(1):69-79.
-
2卢瑞宇.下潘汪文化研究——兼论镇江营文化系[J].边疆考古研究,2019,0(1):181-206.
-
3段宏振.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06(9):4-20. 被引量:14
-
4任涛,段宏振.保定地区的史前文化[J].文物春秋,2008(1):3-8.
-
5段宏振.白洋淀地区史前环境考古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08(1):39-47. 被引量:10
-
6黄运明.磁山文化分布范围探析[J].文物春秋,2009(4):3-7. 被引量:5
-
7陈崇斌.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谷物加工技术初探[J].东南文化,2009(6):26-32. 被引量:4
-
8崔建新,周尚哲.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环境因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4):66-76. 被引量:6
-
9张新斌.太行山的文化定位与开发的战略思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3,1(1):96-102. 被引量:3
-
10纪烈敏,刘健,张俊生.天津蓟县青池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4(2):195-23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82
-
1魏天旭,王春雪,张雪微,王家琪,盛立双.天津蓟州区朝阳洞遗址2号地点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2024,43(2):314-320.
-
2贾领.上宅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辨析[J].边疆考古研究,2021(2):115-124.
-
3郭立新,潘莉莉.长江中游原生国家文明成长的动力机制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154-164. 被引量:1
-
4郭立新,郭静云.夏是哪国王朝——历史英雄大禹的文化属性暨原乡[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145-152. 被引量:2
-
5黄尚明,笪浩波.关于商代青铜面具的几个问题[J].江汉考古,2007(4):47-52. 被引量:8
-
6朱永刚.燕山南北地区发现的史前石容器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8(6):61-68. 被引量:3
-
7李尚志.新石器时代荷花应用之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325-327. 被引量:1
-
8李祥石.人面像岩画探究[J].文化学刊,2011(5):92-99. 被引量:1
-
9曾慧芳,朱宏斌.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石磨盘用途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2012(3):137-140. 被引量:11
-
10尚友萍.先商文化源头考辨[J].文物春秋,2012(5):3-10. 被引量:4
-
1华北抗战的高潮——忻口战役[J].中外书摘,2010(3):65-67.
-
2红色太行 革命文化[J].河北画报,2011(1):5-7.
-
3张兴兆.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平原内河航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6):114-118. 被引量:4
-
4王清.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中原文物,1999(1):32-40. 被引量:23
-
5陈隆文.黄河水患与历代睢县城址的变迁[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78-84. 被引量:4
-
6王芬.试论泰沂山北侧地区的大汶口文化[J].中原文物,2003(5):14-25. 被引量:1
-
7爱旅游的人.五岳之外神州五大镇山[J].国学(吉林),2014(9):74-75.
-
8刘东黎.1926,林白水遇难北京[J].各界,2009(5):82-83.
-
9潘明涛.何处是稻浦:16世纪以来滏水上游稻作的历史变迁[J].历史地理,2015(2):214-224.
-
10牛之问.邢台境内的明长城[J].当代人,2011(11):4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