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教育部2000年33号文件明确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加以分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与模式进行思考,才能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作者
陆松
谢晋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6-18,共3页
Jou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认识
思考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8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罗宽国,唐福建,吴永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85-90.
被引量:8
2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16-19.
被引量:32
3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10-14.
被引量:68
4
黄甫全.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2,23(7):24-29.
被引量:29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黄甫全.超越与创新--比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新世纪课程改革远景[M].台北:台湾书店,2000..
2
[1]钟启泉,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Z].,2001年4月..
4
Richard W. Riley, e-Learning: 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Dec. 2000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5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DB/OL].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2004,8.
6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50.
7
何克抗.语觉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8
.[EB/OL].www.ceoforum.org,.
9
黄耀忠.论网络积件组合平台的实现[J].中小学电教,2001,(12):53-55.
10
徐万胥,刘宇.
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意义及实现[J]
.中国电化教育,2001(2):41-4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87
1
程清旭,胡凤娟,朱杰.
信息技术与英语听力整合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80-80.
2
徐磊田.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下大学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J]
.硅谷,2009,2(17).
3
卢毅刚.
信息技术与新闻理论课程的深层次整合[J]
.西部法学评论,2007(3):95-97.
4
邹效良.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效率和节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94-95.
被引量:3
5
马雯.
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文训练方式改革初探[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2).
6
王东波.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分析[J]
.文教资料,2005(33):112-113.
被引量:1
7
鲍建.
信息技术教学浅谈[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07(5):61-61.
8
叶金玲.
以信息技术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8):139-140.
9
吴和敏.
现代远程教育分布式教师服务体系[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57-59.
10
陈志强.
高校实验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
.大家,2012(18):195-195.
1
张晓红,闫双玲.
幼儿园吸引家长参与教研的意义与模式[J]
.学前教育研究,2009(9):63-65.
被引量:9
2
赵永志,林永柏.
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意义与模式的探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53-56.
被引量:4
3
刘俏.
论中俄合作办学意义与发展模式[J]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158-159.
被引量:8
4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二)[J]
.动漫界(幼教365),2015,0(36):18-18.
5
杨丽珠,宋芳.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J]
.学前教育研究,2008(9):3-6.
被引量:10
6
陈琳,王矗,陈耀华.
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4(4):41-46.
被引量:38
7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三)[J]
.动漫界(幼教365),2015,0(40):16-16.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