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7,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5
-
1德沃金 罗纳德 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
2Anderson, Elizabeth, 1999, "What' s the point of equality", Ethics, Volume 109, Issue2 : pp. 287 - 337.
-
3Cohen , G. A. , 1989, " 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 Ethics, Volume 99 : pp. 906 - 944.
-
4Dworkin, Ronald, 1981, " What is equality? part 2 : equality of resource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Volume 10, Issue 4 : pp. 283 - 345.
-
5Temkin, Larry, 1993, Inequality,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同被引文献123
-
1刘清平.从需要-意志的视角理解市场自由[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4):37-46. 被引量:3
-
2朱富强.复杂自由主义的信念及其政策主张——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简单化倾向及“新兴”自由主义之批判[J].海派经济学,2011,9(1):41-62. 被引量:5
-
3葛四友.评阿内逊的福利机遇平等观[J].哲学研究,2004(10):79-85. 被引量:4
-
4底特·本巴赫尔,易小明,聂文军.责任的哲学基础[J].齐鲁学刊,2005(4):127-133. 被引量:19
-
5葛四友.市场经济制度的道德根据:按贡献分配?[J].国际经济评论,2006(3):34-37. 被引量:5
-
6顾红亮.为他责任:走出自我责任与集体责任的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2006(10):26-29. 被引量:12
-
7葛四友.正义与运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4.
-
8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72页.
-
9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
10[美]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引证文献15
-
1张茜.当前国内“分配正义之争”的分析批判[J].哲学评论,2019(2):254-267.
-
2李建华,李好.论行政忠诚的责任困境及其消解——以艾希曼之“平庸的恶”为例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3):35-39. 被引量:6
-
3葛四友.论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与反应得理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3):72-77. 被引量:5
-
4吴翠丽.当代西方运气均等主义的理论演进及其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9(6):33-37. 被引量:2
-
5李佳.起点平等的超越与复归: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发展逻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2):17-24.
-
6葛四友.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真的反对后果主义吗?[J].哲学研究,2012(7):91-99. 被引量:6
-
7葛四友.论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的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5):45-51. 被引量:12
-
8黄璐.比赛中的运气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5):85-91. 被引量:6
-
9葛四友.论柯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动机悖论”反驳[J].哲学研究,2013(6):91-101. 被引量:4
-
10李红文.运气均等主义的两种形式[J].道德与文明,2016(4):50-54.
二级引证文献44
-
1林益.上市公司“蹭热点”争议及其监管[J].金融法苑,2021(2):195-207.
-
2杨博.贡献应得的正当性问题——对两种常见论证的商榷与重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2):26-30.
-
3周志琼.现代官僚制的道德责任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基于阿伦特道德责任观的视角[J].经济视角(中),2011(10):5-7.
-
4胡涤非,陈海勇.社会资本视角下行政之恶规避研究[J].理论月刊,2012(7):153-156.
-
5李志强.道德冷漠的制度研究——基于不同类型制度的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2(4):6-9.
-
6葛四友.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功利主义还是反功利主义[J].学术月刊,2013,45(1):28-33. 被引量:8
-
7葛四友.正义真是一种补救性德性吗?[J].世界哲学,2013(1):77-85. 被引量:5
-
8李志强.国内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3-37. 被引量:3
-
9李世森.西方身体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辨断片[J].科技信息,2013(9):135-135. 被引量:1
-
10刘颖.体育哲学身心观的辩证分析[J].科技视界,2013(7):43-43.
-
1葛四友.论柯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动机悖论”反驳[J].哲学研究,2013(6):91-101. 被引量:4
-
2高景柱.罗尔斯与运气均等主义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3):63-70. 被引量:1
-
3李红文.运气均等主义的两种形式[J].道德与文明,2016(4):50-54.
-
4吴翠丽.当代西方运气均等主义的理论演进及其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9(6):33-37. 被引量:2
-
5陆宽宽.谁之运气? 何种正义?——正义的哲学创新与道德责任[J].云梦学刊,2017,38(2):26-29. 被引量:1
-
6王旭凤.运气应得与公正[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7-23. 被引量:2
-
7葛四友.论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的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5):45-51. 被引量:12
-
8李佳.起点平等的超越与复归: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发展逻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2):17-24.
-
9聂民玉,耿建涛.熊十力“智识合一”、“转识成智”的认识论发凡[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2):12-15. 被引量:1
-
10曾小五.论道德情感的本质[J].武陵学刊,1999,34(2):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