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个人主义”的迷误——“张爱玲热”成因管窥 被引量:1

Causes for "The Hot Study of Zhang Ai-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的“张爱玲热”是个有价值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成因是值得考究的。它的背后是大众对张爱玲作品的误读,大众被其作品中“俗”的表层内容所迷惑,怡然自得地走向了一种有所偏执的“个人主义”并有一种赶得上时髦的欣喜。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也是值得警惕的。 Since the end of 80's, "the hot study of Zhang Ailing" has become a worthy literary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worthy of studying. Behind this hot study is the public's misinterpretation of Zhang Ailing. The public is confused by the vulgar surface layer of contents within her work, heading stubbornly and happily for a kind of biased "individualism". And they are delighted for catching up with the fashion. This worrying phenomenon should be guarded against.
作者 解孝娟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个人主义 张爱玲 误读 individualism Zhang Ailing misinterpret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倪文尖.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J].文学评论,2002(1):87-93. 被引量:20
  • 2张爱玲.《童言无忌》[A]..《张爱玲文集》(第3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 3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页.第19页.
  • 4张爱玲.《自己的文章》[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78页.
  • 5于青 金宏达.水晶.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A].于青,金宏达.张爱玲研究资料[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 6[英]科恩 佟景韩 译.自我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7..
  • 7《到底是上海人》[J].杂志,.
  • 8张爱玲:《沉香屑》,《张爱玲文集》第2卷,第1页.
  • 9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会文化在中国1930-1945》,第285页.
  • 10.《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