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及实质
被引量:
3
Fieldwork and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的行为,从而达到理解与沟通。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自人类学产生以来,田野调查及其研究方法经历了几个阶段,可以反映出文化人类学思维范式的转变。
作者
许传静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5-87,共3页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文化人类学
阶段
思维范式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容观.
关于田野调查工作——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39-43.
被引量:11
2
仪平策.
论人类学思维范式及其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J]
.民俗研究,2004(3):13-24.
被引量:9
3
余园.
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4):15-17.
被引量:8
4
刘锋.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实质及其操作释解[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61-6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王庆仁.
21世纪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建设[J]
.民族研究,1998(2):43-53.
被引量:2
2
赵世瑜.
关于民俗研究的说三道四——一个“非典型”的学术评说[J]
.民俗研究,2003(2):50-6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6
1
熊迅.
人类学人类学的“门”与“窗”——作为“文化的科学”的文化人类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33-35.
2
侯杰.
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05(9):83-90.
被引量:12
3
周永振,曹辉.
田野调查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58-160.
被引量:2
4
万霞,刘建平,艾艳珂,李柳骥.
中医文化人类学[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7):674-677.
被引量:11
5
熊晓辉.
音乐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反思[J]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4):16-19.
被引量:1
6
杨丹.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探析——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为例[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9-51.
被引量:2
7
刘兴凯,张九海.
人类学思维范式下的循环经济解读[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6):68-72.
被引量:1
8
刘兴凯,张九海.
作为生态伦理诉求的循环经济及其思维范式转换[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5):50-53.
9
杨文法.
人类学视野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概念与实践[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83-88.
被引量:2
10
李静.
教育叙事研究述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3):145-14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3
1
郑茸,贾红杰.
田野研究及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07(2):31-32.
被引量:3
2
容观.
关于田野调查工作——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39-43.
被引量:11
3
李仰松.
田野考古调查概述[J]
.文博,1991(3):3-6.
被引量:3
4
施爱东.
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J]
.西北民族研究,2006(1):116-128.
被引量:11
5
孙振东.
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56-60.
被引量:17
6
范正勇.
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3):16-18.
被引量:18
7
蒋立松.田野调查操作手册[EB/OL].http://epu.swu.edu.cn/article.php?aid=1517&rid=4.
8
张诗亚.活的教育与教育学的活.西南教育论丛,2005,(4).
9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3.
10
王鹏 黄超 陈兴华.多瑙河畔的皮特雷特[N].中国文物报.2010(003)
引证文献
3
1
王春雪,陈全家.
浅析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以考古田野学校为例[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4):63-66.
被引量:1
2
陈鹏.
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5):45-47.
被引量:5
3
姚庆.
关于考古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以美国怀俄明大学人类学系考古调查为例[J]
.北京文博文丛,2018,0(1):103-1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施连喜.
中国田野考古实践的回顾与展望——从几次经典发掘谈起[J]
.常州文博论丛,2022(1):72-85.
2
黄正良.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9):58-60.
被引量:2
3
黄金.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在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2):94-96.
被引量:2
4
马海玉.
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 深化高校考古教学改革[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264-265.
5
谭博,王锦.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
.当代图书馆,2017(4):64-69.
6
余丽萍.
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方法论[J]
.黑龙江史志,2010(15):98-99.
7
东宇轩.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J]
.教育文化论坛,2019,11(2):104-108.
被引量:1
8
陈敏.
地面踏查在考古实践中的运用——以成都市简阳市专项调查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172-174.
1
江涛.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领导者思维范式的转换[J]
.理论学刊,1999(6):103-108.
2
UNStudio(Netherland).
自然中的城市(一等奖)[J]
.建筑创作,2009(11):52-71.
3
李泳波.
试论社会学学术规范[J]
.时代法学,2001(1):80-83.
被引量:1
4
李冠福.
沃勒斯坦社会科学方法论新范式概述[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5):27-30.
5
王维,朱强.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应遵循的三种思维范式[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60-62.
6
殷辂.
全球化、时代性与青年问题[J]
.中州学刊,2013(1):82-84.
被引量:5
7
黄旭东,田启波.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J]
.兰州学刊,2009(6):114-116.
被引量:2
8
于荣富.
科学思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思维范式[J]
.领导科学论坛,2013(1):46-47.
9
单鑫,李永鑫.
评鲁森斯的《组织行为学》(第11版)[J]
.心理研究,2010,3(1):94-96.
10
张长明,李后生.
“和谐”旨归:人类文明的时代精华与价值标向[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120-124.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