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7,共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参考文献33
-
1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
2.《史记·孔子世家》[M].,..
-
3.《论语·述而》[A].杨伯峻.《论语译注》[C].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3页.
-
4《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
5[21]《雍也》.
-
6.《季氏》[M].,..
-
7.《述而》[M].,..
-
8.《公冶长》[M].,..
-
9.《墨子·公孟》[M].,..
-
10李良玉.孔子对历史的理解——读《论语》札记[J].史学史研究,2004(2):76-7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9
-
1《朱子语类》卷22,《学而篇下·贫而无谄章》.
-
2刘宝楠.《论语正义》卷1,(学而第一》.
-
3《文选》(李善注)卷41,《报任少卿书》.
-
4.《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泰伯第八》[M].,..
-
5.《左传·襄公三十一年》[M].,..
-
6刘宝楠.《论语正义》卷1,《学而第一》[M].,..
-
7.《文选》(李善注)卷41.《报任少卿书》[M].,..
-
8.《白寿彝史学论集)(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68页.
-
9.《朱子语类》卷22.《学而篇下·贫而无谄章》[M].,..
共引文献262
-
1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2傅道彬.“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诗学意义[J].文学评论,2004(5):102-115. 被引量:27
-
3于民雄.从巫术到哲学:《易传》对《易经》的突破[J].贵州社会科学,2004(6):58-60. 被引量:3
-
4张学智.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论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4(6):29-35. 被引量:13
-
5汤一介.释"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J].周易研究,2002(6):3-8. 被引量:9
-
6朱冠华.孔子眼中的卜筮[J].周易研究,2002(6):24-33. 被引量:1
-
7章沧授.浅议孔子的隐退思想[J].中国文化研究,2000(1):45-47.
-
8陈鼓应.先秦道家之礼观[J].中国文化研究,2000(2):1-11. 被引量:22
-
9王斌.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20-22. 被引量:24
-
10于云瀚.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居民组织及其管理[J].安徽史学,2000(4):16-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8
-
1济大学者论点集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89-90. 被引量:1
-
2杜家骥.清太宗出身考[J].史学月刊,1998(5):40-43. 被引量:3
-
3林庆元.康有为与《诸天讲》[J].史学月刊,1997(5):95-103. 被引量:2
-
4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J].法商研究,1999,17(2):33-39. 被引量:25
-
5《历史档案》一九九六年要目索引[J].历史档案,1996(4):136-137. 被引量:3
-
6《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年总目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6(4):79-81. 被引量:1
-
7赵兴胜,傅光中.近代国外对华投资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1994(3):304-317. 被引量:1
-
8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5):5-9. 被引量:18
-
9《历史教学》第82卷(2004年7~12期)总目索引[J].历史教学,2004(12):79-80. 被引量:3
-
10《档案史料与研》1999年总目[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0(1):95-96. 被引量:1
-
1蒋元明.历史是祖国的记忆[J].人民论坛,2006(04B):45-45.
-
2卢艳丽.浅谈唐朝历史教育[J].黑龙江史志,2013(11):25-25. 被引量:1
-
3山田朗,马玉珍.历史教育和大学生对战争的认识[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3(7):52-54.
-
4李梦娇.社会发展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形成的探讨[J].传承,2013(12):90-91.
-
5杨玲.从《史记》谈司马迁的文学研究实践活动[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4,0(4):56-57.
-
6黄广明,吴琦.英国学者眼中的鸦片战争[J].南方人物周刊,2011(40):94-96. 被引量:2
-
7张志鹄.唐太宗与史学[J].文史知识,1995(5):18-24.
-
8齐世荣.永不磨灭的印象——深切怀念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白寿彝先生[J].史学史研究,2000(3):4-5.
-
9李治亭.道光帝的新评说─—《道光帝》传读后[J].清史研究,1994(1):100-102.
-
10陆新朔.唐代的书院[J].文史知识,1998(5):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