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6年第11期34-35,共2页
Enterprise Reform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9
-
1刘玥,娄春辉.关于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89-91. 被引量:3
-
2顾冰,陈琼.浙江省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7):17-19. 被引量:2
-
3万卉林.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07Z):31-32. 被引量:5
-
4杨万芬.企业激励机制易走入的误区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6(2):22-23. 被引量:2
-
5赵淑敬,张伟.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4):56-57. 被引量:9
-
6曾志平,周蒲荣.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25(9):71-73. 被引量:11
-
7扶涛,韩越,张云钢.民营中小企业企业激励分配制度研究——构建企业经理层非完备股权制度[J].学术探索,2007(2):60-62. 被引量:3
-
8黄玉英,余克艰.中小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98-99. 被引量:6
-
9张爱邦.浅谈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激励机制[J].理论界,2003(2):27-28. 被引量:4
-
1聂莉君.关于激励方法应用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0(1):129-130.
-
2穆艳.浅谈企业管理中的情感管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30):81-82.
-
3吉姆·柯林斯.“第五领导力”,从优秀到卓越[J].新领军,2012(3):116-117.
-
4陆超,田宗远,丁一.激励机制在我国国企知识型员工中的运用[J].决策与信息,2014(27):72-73.
-
5付萍.论管理中的三激励要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2):76-78.
-
6邓亚东.健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J].华商,2008(14). 被引量:2
-
7张大霖.关注“人”的幸福,企业才能幸福[J].中外管理,2013(11):16-16.
-
8王泽娇.激励理论发展及新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4(11):81-81. 被引量:2
-
9杨文斌.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13(18):98-99.
-
10张鹏.挖掘员工潜能 放大潜在优势[J].商情,2015,0(4):11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