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说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前提,即: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真实实际,必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融入“当代化”元素,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作者
张国军
机构地区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社科部
出处
《唯实》
2006年第1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前提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1
叶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4.
被引量:2
2
姚中国.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J]
.新余高专学报,2004,9(4):7-11.
被引量:2
3
王锐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当代化的几个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6):17-21.
被引量:8
4
王荣栓.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民族化新解读[J]
.理论学刊,2005(12):32-37.
被引量:14
5
薛俊超.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
.山东社会科学,2006(5):153-155.
被引量:11
6
黄晓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79-82.
被引量:1
7
秦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J]
.教学与研究,2007(8):13-19.
被引量:3
8
刘小丰.
从“时代特色”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11-14.
被引量:1
9
林建华.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10(4):28-31.
被引量:8
10
韩柱,高春花.
“回到马克思”与哲学诠释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J]
.理论与改革,2009(2):24-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科一,张春丽.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的思考[J]
.珠江论丛,2014(3):23-32.
2
谢菡菡,赵金鹏.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7X):318-318.
1
祝福恩,高晓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又一面伟大旗帜[J]
.长白学刊,2003(5):4-5.
2
林如俊,任茂辉.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J]
.凉山大学学报,2002,4(1):36-37.
3
陈凤林,余正梅.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当代化的几个问题[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9-13.
被引量:1
4
李志林.
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8,11(5):4-7.
5
刘宪君.
努力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
.活力,2009(6):53-53.
6
宋才发.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J]
.理论月刊,1997(9):11-14.
7
翟晓璞.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J]
.延边党校学报,2009,24(4):10-11.
8
苏文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要问题——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12):8-12.
被引量:4
9
张玉良.
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
.青海社会科学,2008(4):5-7.
被引量:1
10
张正光.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J]
.湖北社会科学,2010(1):12-15.
被引量:10
唯实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