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荣仲方鼎》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新近发表的《荣仲方鼎》铭文的几个问题。认为鼎铭中的"子"应该是贵族族长的称号,不是国子、王子或尚未逾年的新王。铭文末尾的"史"是表示荣仲族属的族氏铭文。族氏铭文是商人用以标识族属的主要方式,荣仲是商代遗族,"荣仲"这一称谓方式可能对于探讨族氏铭文在西周中期后逐渐消失的原因有所帮助。
作者
何景成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关键词
荣仲方鼎
子
族氏铭文
史族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2
参考文献
5
1
王世民,王泽文,陈久金,张培瑜,罗琨,黄天树,彭裕商.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J]
.文物,2005(10):68-74.
被引量:5
2
李天虹.
楚简文字形体混同、混讹举例[J]
.江汉考古,2005(3):83-87.
被引量:11
3
陈剑.
说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附:释“速”[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4):51-63.
被引量:48
4
张懋镕.
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J]
.文物,2000(2):46-51.
被引量:26
5
李学勤.
论美澳收藏的几件商周文物[J]
.文物,1979(12):72-76.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刘一曼,曹定云.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选释与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99(3):251-310.
被引量:22
2
何介均,张中一,符铉,吴宏.
湖南岳阳费家河商代遗址和窑址的探掘[J]
.考古,1985(1):1-6.
被引量:20
3
李学勤.
論殷代親族制度[J]
.文史哲,1957(11):31-37.
被引量:42
4
李学勤.
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J]
.文物,1977(11):32-37.
被引量:55
5
于省吾.
利簋铭文考释[J]
.文物,1977(8):10-12.
被引量:58
6
李学勤.
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J]
.考古学报,1958(1):43-74.
被引量:31
7
刘一曼,郭鹏.
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南地发掘简报[J]
.考古,1993(6):468-479.
被引量:17
8
张标.
甲骨文“疾”字质疑[J]
.考古与文物,1996(6):63-65.
被引量:3
9
王宏.
湖北江陵荆南寺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
.考古,1989(8):679-692.
被引量:31
10
黄天树.
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4):125-13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18
1
雒有仓.
金文族徽的内涵、性质与商代的族墓地[J]
.三代考古,2018,0(1):470-496.
2
李輝.
讀契小記三則[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229-237.
3
曹定雲.
論“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是小乙時代卜辭——從商代的“日名”説起(上)[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18,0(1):15-44.
4
王斐.
“亚”字初义再讨论——以区分“亚”字与“亚”形为前提[J]
.华中学术,2020(4):191-200.
被引量:1
5
王长丰.
殷周金文族徽综合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1):146-193.
6
于筱筝.
商周写实类动物造型青铜容器相关问题研究[J]
.东方考古,2022(1):63-107.
被引量:1
7
朱凤瀚.
也论商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J]
.出土文献,2020(3):43-51.
被引量:7
8
李冬鸽.
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所见之动词同义词[J]
.河北学刊,2007,27(5):178-181.
被引量:6
9
施劲松.
论带虎食人母题的商周青铜器[J]
.考古,1998(3):56-63.
被引量:20
10
曹淑琴.
商代中期有铭铜器初探[J]
.考古,1988(3):246-257.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56
1
陈恩林.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J]
.历史研究,1994(6):59-72.
被引量:38
2
王世民.
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J]
.历史研究,1983(3):3-17.
被引量:53
3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J]
.文物,1999(6):48-53.
被引量:34
4
李家浩.
应国■簋铭文考释[J]
.文物,1999(9):83-84.
被引量:18
5
李学勤.
沣西发现的乙卯尊及其意义[J]
.文物,1986(7):62-64.
被引量:24
6
连劭名.
汝丁尊铭文补释[J]
.文物,1986(7):65-66.
被引量:4
7
陈邦怀.
记商小臣(广泞鸟)玉[J]
.天津社会科学,1984(2):72-72.
被引量:7
8
李学勤.
論殷代親族制度[J]
.文史哲,1957(11):31-37.
被引量:42
9
杨宽.
我国古代大学的特点及其起源——兼论教师称“师”和“夫子”的来历[J]
.学术月刊,1962,6(8):50-56.
被引量:12
10
郭宝钧.
一九五○年春殷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51(0):1-61.
被引量:113
引证文献
6
1
刘源.
“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J]
.历史研究,2014(1):62-78.
被引量:49
2
刘孝霞.
释荣仲方鼎“■”字[J]
.考古与文物,2015(2):97-99.
被引量:2
3
严志斌.
小臣■玉柄形器诠释[J]
.江汉考古,2015(4):93-104.
被引量:21
4
贾海生,蔡雨彤.
荣仲方鼎铭文所见诸子之官及其职掌——兼论周初学校的设立及学中所习之业[J]
.中国文学研究,2019,0(2):115-119.
5
杨坤.
论西周金文所见“宗子主祭”[J]
.中原文物,2020(2):137-144.
被引量:2
6
祝天瑞.
西周金文所见“小学”史料三题[J]
.汉字汉语研究,2021(3):19-29.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严志斌.
漆觚、圆陶片与柄形器[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6-22.
被引量:30
2
耿庆刚.
战国秦“公”字题铭小议[J]
.西部考古,2022(2):153-162.
3
冯峰.
论西周青铜器中的尊、方彝(尊、方彝、觥)组合——兼谈其与尊、卣组合的关系[J]
.三代考古,2018,0(1):281-307.
4
謝能宗.
先秦時期“鄙”字指代的空間範圍及其對商周國家結構的啓示[J]
.青铜器与金文,2020(2):224-240.
被引量:1
5
甘傳寶,劉偉.
殷墟劉家莊出土玉璋朱書“■”字及相關諸字補説[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3(1):280-288.
6
查飛能.
商周服制中的“男”服[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351-364.
7
杨坤.
器、名与治道——论商至西周早期铜器铭文内容的转变[J]
.出土文献,2020(2):38-51.
8
辛怡华.
扶风庄白二号青铜器窖藏的意义[J]
.宝鸡社会科学,2020(3):47-51.
9
杨玉圣,雷蕾,李雨霏.
二〇一四年:学术-思想界的热点与重点话题评述[J]
.社会科学论坛,2015(1):79-88.
10
曹斌.
■国小考[J]
.东岳论丛,2015,36(3):165-169.
被引量:6
1
李学勤.
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J]
.文物,2005(9):59-65.
被引量:63
2
冯时.
坂方鼎、荣仲方鼎及相关问题[J]
.考古,2006(8):67-73.
被引量:8
3
陈絜.
浅谈荣仲方鼎的定名及其相关问题[J]
.中国历史文物,2008(2):61-68.
被引量:9
4
王世民,王泽文,陈久金,张培瑜,罗琨,黄天树,彭裕商.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J]
.文物,2005(10):68-74.
被引量:5
5
优孟衣冠[J]
.文史天地,2009(2):71-71.
6
石德才.
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101-108.
被引量:4
7
刘晶辉.
关东军的“铳后援”——“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初探[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6):107-109.
被引量:1
8
周谷.
徐福、刘邦、郑成功文遗族在日本[J]
.台声,2002(5):46-47.
9
苗向东.
最后的交代[J]
.做人与处世,2017,0(10):7-7.
10
张新国.
唐代吐鲁番与敦煌地区受田差异初探——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29(1):115-125.
被引量:2
中国历史文物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