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要问题——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40
-
1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近代史研究,1991(4):1-18. 被引量:9
-
2尼克.莱特,毕岚.苏联哲学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3):121-127. 被引量:7
-
3张静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阶段的思考[J].湖湘论坛,1998,11(1):12-15. 被引量:8
-
4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5):5-9. 被引量:5
-
5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2):134-140. 被引量:29
-
6陈金龙.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6(2):5-11. 被引量:35
-
7鲁振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1):5-17. 被引量:57
-
8邱守娟.从源头上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4):53-59. 被引量:13
-
9李崇富.论科学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5):7-14. 被引量:7
-
10林华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纪念“八七会议”召开80周年[J].广东党史,2007(3):54-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孙全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路径初探——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视角[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25(2):35-39.
-
2王家云.善于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5):119-125. 被引量:1
-
3曾晋蜀.保险市场的供求研究文献分析[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1):241-242.
-
4姚宏志.新世纪以来中共二大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4(7):106-114. 被引量:6
-
5严徐.民主革命纲领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企业导报,2016(17):181-182.
-
6孟凯,王东波.近25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现状综论——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15)及其学术成果的计量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7(2):53-64. 被引量:10
-
7薛文杰.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理论特质[J].才智,2015,0(11):262-263.
-
8朱清河,谢昕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省察、反思与拓展[J].出版发行研究,2019,0(1):48-48. 被引量:3
-
9沈费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思考与分析[J].观察与思考,2019(8):36-44.
-
10朱清河,赵彩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内研究的进展管窥与观点概览[J].教育传媒研究,2020(4):6-10. 被引量:1
-
1林如俊,任茂辉.试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J].凉山大学学报,2002,4(1):36-37.
-
2祝福恩,高晓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又一面伟大旗帜[J].长白学刊,2003(5):4-5.
-
3陈凤林,余正梅.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当代化的几个问题[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9-13. 被引量:1
-
4刘宪君.努力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活力,2009(6):53-53.
-
5李志林.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8,11(5):4-7.
-
6宋才发.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J].理论月刊,1997(9):11-14.
-
7翟晓璞.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J].延边党校学报,2009,24(4):10-11.
-
8张正光.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2-15. 被引量:10
-
9张玉良.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青海社会科学,2008(4):5-7. 被引量:1
-
10闫俊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J].黑龙江史志,2008(12X):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