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家校合作的社会化价值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家校合作是一种新的运作理念和样式,它试图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合理整合,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社会化环境。本文旨在探索家校合作的这一社会化特征,以及其所显示的对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价值。
作者
钱扑
梁霞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教研室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8-52,共5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家校合作
社会化
教师社会化
青少年社会化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3
1
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13-214.
2
南京师大主编.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115—121
3
岳瑛.
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稳中有降自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家庭教育,2004(2):14-1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钟达锋.
超验主义与美国国民性格的形成[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1):81-84.
被引量:1
2
张东伟.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道德教育探析[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6):11-12.
被引量:1
3
汪清洁.
论英语中性别语言的差异性[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90-193.
被引量:4
4
徐黎丽,何生海.
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恭门镇为例[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93-99.
被引量:1
5
涂仁标.
性行为的价值取向[J]
.中国性科学,2008,17(7):3-6.
被引量:1
6
张远波,邓海波,邵华.
新护士角色适应的研究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990-992.
被引量:8
7
李娟,曹敏娜.
浅析家校合作中的学生管理体系[J]
.科教文汇,2011(10):185-186.
被引量:3
8
涂希平,涂仁标.
绯闻效应浅析[J]
.中国性科学,2013,22(10):108-112.
9
沈芸.
浅析投稿动机与优化控制[J]
.编辑学报,2002,14(3):164-165.
被引量:6
10
王燕.
隐性交际关系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82-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7
1
杨扬.
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0,0(3):49-52.
被引量:39
2
贺武华,杨小芳.
从选择权到参与权:父母权利角色的回归[J]
.现代教育论丛,2008(2):6-9.
被引量:6
3
吴文莉.
青少年生活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88-90.
被引量:8
4
黄忠敬.
让公平在校园中闪光——上海农民工子女学校转制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2013(2):58-62.
被引量:2
5
杨晓,李松涛.
基于共生理念的家校合作改革构想[J]
.教育科学,2013,29(5):14-18.
被引量:33
6
刘力.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62-66.
被引量:36
7
何惠丽.
回归生活:新世纪德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50-51.
被引量:2
8
李进忠.
走向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J]
.基础教育参考,2004(7):13-15.
被引量:10
9
刘铁芳.
面向生活 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48-51.
被引量:50
10
王艳玲.
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7):52-57.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3
1
董玲.
新任教师专业化困扰影响因素剖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7,0(10):112-114.
被引量:1
2
席春玲.
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4):21-23.
被引量:25
3
韩瑞娟,李萍,任建华.
学校合作经营模式及案例研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5):80-83.
4
欧阳艳桂.
小学“2>5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24-125.
5
牛爱萍,马占能.
新课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54-155.
被引量:1
6
杨建忠,胡双喜.
近二十年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
.青年与社会(下),2013(10):201-204.
被引量:1
7
何欣,武子俊.
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理论、实践和思考[J]
.阴山学刊,2016,29(5):104-108.
被引量:7
8
高岩,龙宝新.
21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进路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3):19-23.
被引量:4
9
古晟琳,曹倩,谢翌.
小学班级家长微信群运作现状的实证研究[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12):30-35.
被引量:9
10
张月明,蒋敏.
家校共育 一起成长——发达地区乡镇小学家庭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J]
.教育界,2020,0(18):84-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陈莉.
关于家校合作共促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调查报告——基于长春光华学院家校合作共促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调查问卷分析[J]
.山西青年,2019,0(23):29-30.
被引量:1
2
吴黛舒.
何以为限:关于“教育边界”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20(8):7-13.
被引量:13
3
周晨萃,朱嘉华,陶爱华,廖丹.
“双减”视域下县域中小学教师压力实证研究——基于S县6所学校的调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3):166-175.
4
田艳芳,王瑾,张苹.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交往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两区的调查[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117-128.
被引量:9
5
石西军,杜艳平.
浅析小学家庭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8):25-26.
6
贺飞.
家校协同 赢得支持[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1-11.
被引量:1
7
陈瑶.
初任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扰分析[J]
.才智,2019,0(32):176-177.
被引量:1
8
邹强.
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4):86-88.
被引量:24
9
林再峰,熊少严,蒋亚辉.
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合作——ICQM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J]
.中国家庭教育,2012(4):21-26.
10
周振海,申世园,贾甚杰.
论理工科大学生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4(3):71-73.
被引量:1
1
陈晓强.
互联网的社会化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4):16-18.
被引量:1
2
杨锦逾,卢清.
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08(3):7-7.
3
张如静.
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社会化[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09(11):13-15.
4
朱沛雨.
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社会化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1):108-109.
被引量:4
5
张传萍.
谈教师社会化[J]
.纺织教育,2001(4):11-13.
6
郗鹏,孙炜.
教师参与公开课压力的叙事研究[J]
.教育探索,2015(10):123-126.
被引量:1
7
谢树平.
研究性课程的运作理念探讨[J]
.教育评论,2001(6):13-15.
8
武正营.
美国大学新教师社会化的经验和启示[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11):14-14.
9
李晗.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价值分析[J]
.吉林教育(教研),2011(7):10-10.
10
钱朴.
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J]
.上海教育,1997,0(9):35-37.
被引量:2
全球教育展望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