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及其理论进展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的内容,并对其提出以来的发展情况作了初步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就今后的研究方向等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
曾希柏
机构地区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73-27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关键词
生物热力学
理论进展
土壤肥力
分类号
S158.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27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28
参考文献
12
1
谢德体,魏朝富,杨剑虹.
自然免耕下的稻田生态系统[J]
.应用生态学报,1994,5(4):415-421.
被引量:25
2
谢德体,陈绍兰,魏朝富,杨剑虹.
水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及生化特性的研究[J]
.土壤通报,1994,25(5):196-198.
被引量:11
3
魏朝富,高明,车福才,邓春.
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团聚体和水热状况变化的研究[J]
.土壤学报,1990,27(2):172-178.
被引量:39
4
侯光炯,刘夜莺,刘陈,胡怀洲,邓学平,胡邦友.
土壤胶体理化性研究法在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学报,1989,3(4):23-28.4.
被引量:3
5
甘燕,李鸿,吴德意,谢德体.
豆科牧草纳入耕作制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6):557-562.
被引量:1
6
魏朝富,谢德体,车福才.四川盆南紫色土颗粒及化学组成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05).
7
谢德体.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热特性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3):229-232.
被引量:3
8
侯光炯.我是怎样研究发现自然免耕的一些重要机理和技术要则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S2).
9
谢德体,陈绍兰.试论水田自然免耕与稻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S2).
10
候光炯,谢德体.水田自然免耕技术可获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86(1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谢德体,魏朝富,陈绍兰,杨剑虹,曾觉廷.
水田自然免耕对稻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1):47-54.
被引量:9
2
谢德体,曾觉廷.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1):7-12.
被引量:8
3
侯光炯,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总4期,46页
4
魏朝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
5
魏朝富,西农科技,1987年,3期,240页
6
曾觉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2期,1页
7
熊毅,土壤胶体研究法,1985年
8
熊毅,土壤胶体的物质基础,1983年
9
谢德体,1992年
10
侯光炯,侯光炯土壤学论文选集,1990年
共引文献
70
1
余忠明.
自然免耕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57-58.
被引量:2
2
李大明,余喜初,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周利军,胡惠文,黄庆海.
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84-693.
被引量:13
3
高明,张磊,魏朝富,谢德体.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343-348.
被引量:95
4
周巧红,吴振斌,付贵萍,成水平,贺锋.
人工湿地基质中酶活性和细菌生理群的时空动态特征[J]
.环境科学,2005,26(2):108-112.
被引量:45
5
高明,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29-33.
被引量:36
6
全国明,杨运英.
我国水稻免耕技术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2005,25(3):8-11.
被引量:9
7
魏朝富,高明,谢德体,陈世正.
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土壤通报,1995,26(3):114-116.
被引量:48
8
全国明,章家恩,严会超,许荣宝.
免耕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266-269.
被引量:6
9
李红宇,刘丽华,吕艳东,李金峰,郑桂萍.
水稻少免耕研究进展[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5):33-36.
被引量:3
10
王同朝,王燕,卫丽,王俊忠,聂胜委,刘书伟.
作物垄作栽培法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4):377-382.
被引量:43
同被引文献
277
1
杨雨菲,韩浩武,陈荣,黄魏,傅佩红.
数字土壤制图的推理方法对比研究[J]
.土壤通报,2020(5):1016-1023.
被引量:6
2
孙雄松,卢小良,董朝霞.
光周期遗传特性对青饲料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S2):60-63.
被引量:1
3
申丽娟,丁恩俊,谢德体.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9):223-226.
被引量:7
4
刘世清.
论农业土壤演变史及其发展方向(续完)[J]
.中国农史,1988,7(1):14-21.
被引量:1
5
李琦,马莉,赵跃,王得平,侯振安.
不同温度制备的棉花秸秆生物碳对棉花生长及氮肥利用率(^(15)N)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00-607.
被引量:9
6
卢小良.
青饲玉米抗性育种的远缘杂种优势试验[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4):133-137.
被引量:3
7
蔡瑞国,王振林,李文阳,张敏,周筑南.
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4):36-41.
被引量:38
8
马克平.
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
.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被引量:357
9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黎四龙,王忠科.
冀西北半干旱区等高植物篱面源污染控制机理[J]
.环境科学,2001,22(6):86-90.
被引量:10
10
戴廷波,孙传范,荆奇,姜东,曹卫星.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J]
.作物学报,2005,31(2):248-253.
被引量:125
引证文献
11
1
王响玲,宋柏权.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5):93-97.
被引量:38
2
王强,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
光、氮及其互作对作物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2):37-40.
被引量:37
3
江院,张向前,卢小良,解新明.
光周期与氮肥互作对华农1号青饲玉米碳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8,17(4):92-101.
被引量:6
4
杜军,王怀彬,杨励丹.
供热技术新领域-温室供热[J]
.节能技术,2000,18(2):22-23.
被引量:4
5
曾希柏,青长乐,谢德体,侯光炯.
作物生长中光照和氮肥施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J]
.土壤学报,2000,37(3):380-387.
被引量:24
6
邹文桐,陈星峰,熊德中.
不同氮水平下施钙量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和干质量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4(1):69-76.
被引量:3
7
江院,张向前,解新明,卢小良.
光周期对青饲玉米耐高氮的调控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2):383-389.
被引量:2
8
闫秋艳,董飞,段增强,李汛,王嫒华,汤英.
土壤温度对不同施肥方式下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8,33(2):195-201.
被引量:14
9
柴春荣,倪红伟,刘赢男,张荣涛,杨基先.
模拟雪被变化下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5):31-37.
被引量:3
10
应纯洋,周晓天,张代维,梅帅,马友华,吴雷.
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4(23):133-142.
二级引证文献
128
1
Youming WEI,Zongwen LIAO,Xiaoyun MAO.
Organic Carbon: A New Concept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Fertilizers and Plant Nutrition Theory[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12(2):50-53.
2
王志敏,宋非非,徐志刚,刘晓英,杨杨.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蔬菜,2011(16):44-49.
被引量:26
3
张丽,张兴昌.
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氮素、光照的互作效应[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43-46.
被引量:29
4
姜丹,陈雅君,刘丹,胡海辉.
光氮互作对草地早熟禾碳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草地,2005,27(6):49-53.
被引量:16
5
王强,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
光、氮及其互作对作物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2):37-40.
被引量:37
6
李会合,王正银.
氮钾配施对不同品种莴笋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51-55.
被引量:2
7
周美英,张金政,李名扬,王振一.
氮素及光氮互作对花叶类型玉簪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
.河北林业科技,2007(2):1-4.
被引量:1
8
苏秀荣,王秀峰,杨凤娟,魏珉.
硝酸根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光能分配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441-1446.
被引量:27
9
周相娟,梁宇,沈世华,荆玉祥.
接种根瘤菌和遮光对大豆固氮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3):478-484.
被引量:25
10
张攀伟,陈巍,薛峰,沈其荣.
弱光下提高铵态氮比例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7,44(5):901-906.
被引量:5
1
曹文洪,刘国彬,鲁胜力,王昭艳.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近期进展与展望[J]
.中国水土保持,2013(5):14-18.
被引量:10
2
申丽娟,丁恩俊,陈绍兰,谢德体.
侯光炯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及其现实应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18-24.
被引量:1
3
李自珍,林红.
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8,8(2):137-141.
被引量:8
4
黄毅,柳思维.
种子产业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
.中国种业,2009(10):5-7.
被引量:3
5
潘长伟,郑菊花,姜魏,路兴杰,解京选,高庆宇.
Liesegang图案[J]
.化学通报,2009,72(10):889-895.
土壤通报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