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评价和展望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评价和展望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北京100029)沈忠耀(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100084)自1956年瑞典伦德大学的Albertsson发现双水相体系[1]到1979年德国GBF的Kula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生物...
作者
谭天伟
沈忠耀
机构地区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8-370,363,共4页
Microbiology China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分离
生化技术
方法技术
分类号
Q50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34
参考文献
3
1
谭天伟,陈晓芦,沈忠耀.
用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14(4):239-242.
被引量:7
2
谭天伟,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modynamic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y,1994年
3
谭天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4年,8卷,增刊,77页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
6
1
谢志东,何炳林,姜坪.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的双水相萃取研究[J]
.生物化学杂志,1993,9(1):60-64.
被引量:4
2
杨玉焕,王志英,闫洪波,孙中武,姜扬.
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和苏云金亚种的β-外毒素[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3):86-88.
3
刘云.
双水相技术国内研究和工业应用进展[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1):1-1.
4
兰立新,胡莉蓉,杨孝辉,肖怀秋.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J]
.轻工科技,2012,28(4):24-25.
被引量:2
5
成坚.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3(2):52-58.
被引量:1
6
杨善升,陆文聪,包伯荣.
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J]
.化学工程师,2004,18(4):37-40.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55
1
霍清.
葛根素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特性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51-53.
被引量:9
2
罗军.
苏云金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提取及生物测定[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2-46.
被引量:6
3
廖文彬,鲍时翔.
红树林放线菌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6):376-380.
被引量:19
4
谢志东,何炳林,姜坪.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的双水相萃取研究[J]
.生物化学杂志,1993,9(1):60-64.
被引量:4
5
郅文波,邓秋云,宋江楠,欧阳藩.
高速逆流双水相色谱法纯化卵白蛋白[J]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1):129-134.
被引量:11
6
李德舜,苏忠锐,袁志刚,张长铠,郭新平,马井玉,张洪领.
山东链霉菌产抗真菌物质的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9(6):121-124.
被引量:8
7
李伟,柴金玲,谷学新.
新型的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J]
.化学教育,2005,26(3):7-8.
被引量:13
8
杨化新,张培培,徐康森.
重组人生长激素胰肽图谱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1994,14(3):10-13.
被引量:11
9
薛珺,李蕾,练萍.
PEG800-Tween80-(NH_4)_2SO_4-H_2O双水相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的芦丁[J]
.化学分析计量,2004,13(5):34-36.
被引量:11
10
谢涛,王雯娟,吴如春,李媚,廖安平.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中的有效成分[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2):230-23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4
1
胡松青,李琳,郭祀远,陈玲,蔡妙颜.
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新进展[J]
.现代化工,2004,24(6):22-25.
被引量:18
2
吴华昌,邓静,周健.
双水相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应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74-78.
被引量:2
3
国大亮,朱晓薇.
双水相萃取法在天然产物纯化中的应用[J]
.天津药学,2006,18(1):64-67.
被引量:14
4
江咏,李晓玺,李琳,胡松青.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235-238.
被引量:28
5
李莹,李才国.
原花青素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程,2008(1):9-11.
被引量:27
6
刘传芳,崔永.
双水相微胶束萃取对苯二酚研究[J]
.化学世界,2008,49(7):422-425.
被引量:1
7
游见明,吕开斌.
从发酵液中直接提取柚苷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1):56-58.
被引量:3
8
杨玉焕,王志英,闫洪波,孙中武,姜扬.
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和苏云金亚种的β-外毒素[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3):86-88.
9
徐素平,曹广霞,彭远义.
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79-81.
被引量:5
10
王岁楼,张平之,张鑫,卫军,冯甲真.
从活性干酵母中直接提取SOD的研究[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000,21(2):66-6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34
1
梁华正,李媛,杨水平.
利用双水相萃取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苷酶法生产栀子蓝色素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3):155-158.
被引量:10
2
朱茂电.
双水相萃取技术进展及其应用概况[J]
.江苏化工,2007,26(6):5-8.
被引量:8
3
孙广海,周华,朱跃钊,韦萍.
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
.生物加工过程,2004,2(3):19-22.
被引量:2
4
胡松青,李琳,陈玲,郭祀远,蔡妙颜.
静态双水相系统分散相液滴上升速率的数学模拟[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83-86.
被引量:1
5
张良晓,孔望清,杨祥.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J]
.河北化工,2005,28(4):20-21.
被引量:4
6
胡梁斌,王淼焱,李红波,夏松.
藻蓝蛋白的纯化及功能饮料开发[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9-22.
被引量:1
7
李玉芹,曾虹燕.
生物柴油多组分体系溶解度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4):3-6.
被引量:1
8
李玉芹,曾虹燕.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多组分体系溶解度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9):42-45.
9
国大亮,朱晓薇.
双水相萃取法在天然产物纯化中的应用[J]
.天津药学,2006,18(1):64-67.
被引量:14
10
李玉芹,曾虹燕.
生物柴油多组分体系溶解度研究[J]
.应用能源技术,2006(1):1-4.
被引量:3
1
张海蓉,蔡宇杰,廖祥儒,张峰,张大兵.
无患子提取物对Fusarium sp.发酵产脂肪酶的影响及其双水相萃取分离[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6):928-933.
被引量:5
2
郭金玲,罗发燕,黄瑞,龚大春.
双水相萃取分离重组毕赤酵母碱性木聚糖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2):172-175.
被引量:1
3
郑楠,刘杰.
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10):7-9.
被引量:29
4
张挺峰,张喜峰,张芬琴.
[Bmim]BF_4-Na_2SO_4双水相体系萃取葡萄皮渣中齐墩果酸[J]
.中国酿造,2015,34(7):93-96.
被引量:6
微生物学通报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