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中饱和溶解氧热力学经验计算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可以通过测定水温(℃)、读取大气压(KPa),然后用S=4.62P/(3.16+t)-0.58公式计算出来对较清洁的环境水体,用本方法监测溶解氧的结果与碘量法结果十分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好,可用于有关水体溶解氧的常规监测。
作者
黄彩海
李合义
王彩金
秋容平
机构地区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
出处
《陕西环境》
1996年第2期12-16,共5页
Shaanxi Environment
关键词
溶解氧
测定
热力学
计算
水质监测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黄彩海,杨丽娟,刘芳.
测定BOD_5的取样量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1992,8(1):63-65.
被引量:4
2
陈美芳.时计算水样稀释倍数的通式及其求证和运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7(02).
3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3
1
陈花果,黄彩海.
测定BOD_5确定水样稀释倍数的各种方法[J]
.中国环境监测,1994,10(4):35-38.
被引量:10
2
贾生元,任文,戴艳文.
生化需氧量测定的稀释倍数研究进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7(6):17-18.
3
贾生元,任文.
近年来国内稀释法测定BOD_5研究进展[J]
.干旱环境监测,1996,10(2):93-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7
1
马俊杰,马韬.
内置式无头除氧器和常规除氧器的比较[J]
.新疆电力技术,2011(1):49-51.
被引量:3
2
罗旭武.
水中饱和溶解氧的计算新方法[J]
.干旱环境监测,1993,7(1):52-52.
被引量:3
3
黄杉生,俞汝勤.
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
.化学传感器,1993,13(1):1-10.
被引量:6
4
陈咏淑,吴甫成,吕焕哲,姚成胜.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508-512.
被引量:56
5
宋福,赵蔚苓,陈燕卿.
华北稳定塘氧平衡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3,6(5):35-40.
被引量:3
6
黄进,钟诚,王栋.
锅炉给水除氧技术新进展[J]
.化学工程师,2004,18(8):35-36.
被引量:12
7
徐应明,王德荣.
灌溉水中溶解氧含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3):140-142.
被引量:2
8
郜洪文.
选择双波长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溶解氧[J]
.四川环境,1993,12(2):60-62.
被引量:3
9
田恬,魏皓,苏健,郑昌硕,孙文心.
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2003,21(1):1-11.
被引量:35
10
李永民,陈立仁,陈权生,韩炜.
流动注射分析法快速测定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微量溶解氧[J]
.分析化学,1994,22(1):74-7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任凤莲,周平,吴南.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J]
.广州化学,2002,27(1):56-64.
被引量:14
2
王超,辛小康,王树磊,贾海燕,雷俊山,尹炜.
长距离人工输水渠道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2):184-194.
被引量:8
3
袁亮,韩会亮,文江南,张晓娟,夏寅冬.
热力除氧器溶解氧预测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
.工业锅炉,2024(3):20-2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吴鑫干,王艳辉,何斌鸿,张旭东,阳卫军.
用升压器提高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J]
.石油化工,2004,33(9):843-846.
被引量:2
2
陈浩,苏杭,李庆,文利柏,陈长水,张晶,余桂莲.
水中溶解氧的微量滴定[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42(3):169-170.
被引量:9
3
石晓荣,朱天宇,陈家财.
水中臭氧浓度的检测方法[J]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7,21(1):48-52.
被引量:24
4
张规富.
微型滴定法测定居民饮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6):88-90.
被引量:3
5
陈佳.
溶解氧测定仪与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结果比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38-240.
6
虞哲,张燕,姜茗馨,熊宗欢,陈虎.
含盐度对溶解氧的影响[J]
.科学咨询,2014(9):39-40.
被引量:15
7
潘文澜,罗定贵.
溶解氧指标的意义和几种测定方法[J]
.当代化工,2014,43(7):1397-1399.
被引量:9
8
毛海亮,祁佳.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影响因素分析[J]
.甘肃科技,2015,31(9):38-39.
被引量:7
9
尹鑫玮,李伯娜,王晶.
保存剂对于溶解氧测定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41-41.
10
廖利民,曾娟,杜雪莉,苏艳秋,罗国强.
基于裂殖壶菌发酵培养的小试反应器比较[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2):102-105.
被引量:1
1
滕业龙,赵振祥.
一种预测水中饱和溶解氧的新方法[J]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4):32-33.
被引量:1
2
黄彩海,李合义,杨丽娟,王彩金,秋容平.
水中饱和溶解氧热力学监测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1994,10(5):39-41.
3
王宏杰,董文艺,李伟光,尹文超,王维康.
水质对中空纤维膜曝气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3):44-47.
被引量:1
4
凌绍森.
溶解氧与水的利用[J]
.环境保护,1986,14(12):15-18.
被引量:1
5
罗旭武.
水中饱和溶解氧的计算新方法[J]
.干旱环境监测,1993,7(1):52-52.
被引量:3
6
刘永,徐新华,江栋.
L-抗坏血酸还原降解六价铬的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4):25-28.
被引量:5
7
魏延苓,齐鲁,刘国华,王洪臣,李小冬,庄健.
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的影响因素[J]
.水处理技术,2014,40(2):1-7.
被引量:21
8
王亚娥,欧阳铭,朱联锡.
膜生物反应器中UF膜过滤阻力影响因素[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55-57.
被引量:12
9
曾玉红,槐文信,陈刚,刘建.
水库溶解氧的立面二维数值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6(1):10-14.
被引量:3
10
扬之.
名词解释[J]
.环境保护,1975,3(1):38-39.
陕西环境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