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牧业通讯》
2006年第24期64-66,共3页
China Animal Husbandry Bulletin
同被引文献26
-
1杨兴华.我国食品工业的基本状况及“九五”发展方向[J].现代商贸工业,1996,0(7):6-7. 被引量:1
-
2陈敏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的说明——1995年8月23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5,0(7):92-94. 被引量:2
-
3杨西京,张琦.轻工业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经济管理,1993,19(6):10-13. 被引量:1
-
4李迎月,何洁仪,马林,冯炳歧.1970~1999年广州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27(2):73-75. 被引量:3
-
5彭东昱.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变化不少 争论尚存[J].中国人大,2008(18):42-44. 被引量:3
-
6彭东昱.法律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聚焦食品安全法三审[J].中国人大,2008(21):14-16. 被引量:2
-
7任荣华.市场范围、产业链与食品安全[J].中国粮食经济,2005(10):8-11. 被引量:3
-
8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急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51-54. 被引量:81
-
9叶永茂.中国食品安全立法若干思考与建议[J].药品评价,2006,3(4):244-252. 被引量:11
-
10查竞春.香港特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对内地改革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7(2):34-37.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36
-
1朱俊奇,茆京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质性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0(1):53-56. 被引量:6
-
2霍龙霞,徐国冲,许玉君.相互关联性如何形塑政策工具选择:基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分析[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2(1):142-166.
-
3伍琳.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改革研究——源于中国的理论与证据[J].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20(1):222-243.
-
4费威,于宝鑫.数字经济背景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2):124-141. 被引量:4
-
5陈天祥,应优优.遵从取向与执法调适策略:对食品安全监管行为的新解释[J].行政论坛,2021,28(3):94-101. 被引量:6
-
6霍龙霞,徐国冲.走向合作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演变逻辑——基于438份中央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1979—2017)[J].公共管理评论,2020,2(1):68-91. 被引量:23
-
7孙运锋.关于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87-89.
-
8吴林海,刘晓琳,卜凡.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思考: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5):116-121. 被引量:34
-
9胡颖廉.食品安全监管的框架分析与细节观察[J].改革,2011(10):147-154. 被引量:14
-
10王能,任运河.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35-39. 被引量:24
-
1不喂苍蝇“为”百姓——“敌敌畏”金华火腿[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82-82.
-
2刘玲,纪淑娟.农药残留对食品及人健康的影响[J].新农业,2011(10):40-41. 被引量:11
-
3陈依桃,揭青青.湖北神丹:打造行业知名品牌[J].中国禽业导刊,2009(13):37-37. 被引量:1
-
4李杰,陈一格,张昕.浅谈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2014(11):54-55. 被引量:2
-
5吉壬琳.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的思考[J].中国纤检,2011(11):64-66. 被引量:1
-
6刘友梅,张舒,吕亮,袁斌.湖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16(6):48-49. 被引量:1
-
7许瑞秋,曾成香,等.古田县稻瘿蚊卷土重来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闽东农业科技,1999(4):40-41.
-
8潘志梅.落实10项技术措施 培育小麦冬前壮苗[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9):19-20. 被引量:1
-
9潘志梅,冯秀芳,耿林荣.半干旱山区小麦玉米一膜两用高产种植技术[J].作物杂志,2002(3):29-29.
-
10李五喜,杜建辉.井陉县大年期间春灌忙[J].河北水利,2003(3):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