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家庭承包制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理论思考与个案分析 被引量: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作者 苗月霞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三联书店,上海,1992年版,第95页
  • 2【美】黄宗智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版,第243页
  • 3徐勇著.《包产到户沉浮录》,珠海出版社,珠海,1996年版,第394页
  • 4[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0页.
  • 5张军,蒋维.改革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8(1):36-44. 被引量:67
  • 6模型以两个犯罪嫌疑人的博弈为例来说明不合作解中个体理性的悖论.假设有两个人纵火之后逃跑被警察抓住了,因为证据不够充分,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将作为证人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将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将被判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则将各判一年.这两个人都会做这样一个盘算;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5年监狱.招了才10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他不招,我不招,坐一年监狱.如果招了,马上获释.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考虑,还是招了划算.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供,结果都被判10年徒刑.
  • 7张德元.《小岗村观感》,载贺雪峰主编.《三农中国》2004年第2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169页
  • 8王晓毅.小岗村的悖论[J].读书,2004(6):91-93. 被引量:4
  • 9张德元 贺雪峰.《小岗村观感》[J].《三农中国》,2004,.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69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