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用力运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到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用力两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发现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第2步和交叉步以及右腿最后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比较。
作者
马明兵
蒋国勤
机构地区
佛山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汉大学
出处
《辽宁体育科技》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校标枪运动员
投掷步
躯干后倾角
运动学参数
分类号
G824.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李登光.
对标枪运动员“投掷肘”损伤与技术训练关系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8):29-32.
被引量:17
2
李建设,潘慧炬,过东升,吴忠贯.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
.体育科学,1997,17(6):77-80.
被引量:26
3
卢竞荣.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从交叉步到出手技术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科学,2000,20(5):36-39.
被引量:18
4
王哲夫,尹向军.
标枪投掷中右腿与鞭打动作的关系[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1):23-2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刘大庆.
对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和最后用力技术的某些运动学特征的初探[J]
.体育科学,1991,12(1):34-38.
被引量:8
2
赵旭明.
“标枪肘”损伤原因浅析[J]
.田径,1998,0(8):28-29.
被引量:7
3
胡思诺,孙桂芹.
标枪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J]
.田径,1998,0(4):39-39.
被引量:2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审定运动生物力学[M].
5
许耀球,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审定运动生物力学[M].
7
程国庆等.运动生物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8
[英]拉卡托斯(Lakatos,I·) 著,兰征.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9
[日]浅见俊雄等 著,王德深.身体运动学概论[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
10
[苏]伏尔更斯坦(М·В·Волвкенштейн) 著,龚少明.现代物理学与生物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62
1
陈洁敏.
不同投掷项目衔接阶段右腿工作方式的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52-53.
被引量:3
2
Mark Bray,阎保华.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发展、使命和作用[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S1):6-13.
被引量:9
3
柳方祥.
从运动过程研究中的几例矛盾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必要性[J]
.体育与科学,2001,22(6):13-14.
被引量:3
4
董海军,张英波,郝勇霞.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环节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37-140.
被引量:9
5
朱美玲.
天津市4所区体校标枪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分析[J]
.运动,2013(12):32-33.
被引量:1
6
李建设.
略论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J]
.体育科学,1999,19(2):84-87.
被引量:9
7
李建设.
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概述及思考[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16-19.
被引量:7
8
李建设.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几个概论性问题的再认识[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6):8-11.
被引量:2
9
王东阳,郭凤胜,史兵.
标枪运动员闫泽坤和胡海龙最后用力下肢动作运动学参数比较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696-698.
10
陈道裕.
谈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
.浙江体育科学,1999,21(2):36-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李建设.
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概述及思考[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16-19.
被引量:7
2
李建设,潘慧炬,过东升,吴忠贯.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
.体育科学,1997,17(6):77-80.
被引量:26
3
张艳华,王志刚.
运动生物力学在田径运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91-1293.
被引量:9
4
宋亮,田胜涛,宋惠娟.
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运动学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54-56.
被引量:9
5
刘生杰,刘虎平.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三维运动学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66-70.
被引量:27
6
苑威威,宋惠娟,魏晓芸.
中外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2):32-33.
被引量:17
7
钱竞光,宋雅伟,叶强,李勇强,唐潇.
步行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其步态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1-7.
被引量:97
8
罗炯.
足底压力分布测量技术的应用特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34-1737.
被引量:23
9
闫红光,娄彦涛.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评述[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71-73.
被引量:16
10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
2
1
徐涛,罗达勇.
国内外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中几个角度的运动学比较[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2-35.
被引量:3
2
杨建鑫,马超,张春林.
生物力学测量与传统测量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4503-45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邱洪浩,沙鹏.
以运动录像及人体模型DLT运动图像测量处理非投掷臂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模型关节点和附加点的三维力学数据[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0):5841-5844.
被引量:1
2
李曾,李晋川,黄学进,邹远文.
OpenCV在生物力学微形变控制及测试系统中的应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7-9.
3
赵爽,刘卉,郭庆仙,于冰.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刘诗颖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17,53(4):65-70.
被引量:11
4
田丰德,赵德伟,李东怡,郭林,安宁,张耀,郝瑞胡,崔大平.
髋臼缺损程度对成人髋关节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380-384.
被引量:6
5
张晓东,曲淑华.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关键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5):96-102.
被引量:9
1
王联聪,郑捷,吴惠丽.
现代男子标枪运动发展态势[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S1):73-74.
2
张春梅.
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89-91.
被引量:2
3
阮志洋.
高校标枪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
.运动,2015(3):39-40.
4
陈丽品.
高校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J]
.青春岁月,2014,0(21):114-114.
5
赵晓坤,李莉.
高校标枪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组合训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111-113.
6
孙世鹏.
男子标枪运动员选材之我见[J]
.山西体育科技,2010(3):29-30.
7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1-4期总目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4,8(4):97-98.
被引量:1
8
王忠勇,赵哲人.
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15(1):57-62.
被引量:8
9
韩婷婷.
大学男子高水平标枪运动员各阶段投掷技术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2010,32(4):80-81.
10
朱静华,丛林.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标枪运动员的专项成绩[J]
.田径,2010(2):12-13.
辽宁体育科技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