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作者
贺立伟
肖层林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作物研究》
2006年第5期397-400,共4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产量
质量
分类号
S51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87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29
1
田大成.水稻异交栽培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陈毅敏.
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主要因素的通径分析[J]
.种子科技,2006,24(1):39-40.
被引量:2
3
侯杰夫.
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期天气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1,16(4):21-23.
被引量:17
4
周建生,刘平,郑立平.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3,9(2):34-36.
被引量:10
5
田大成,黄三奎,段永国,王友红.
水稻不育系花时和受粉时间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J]
.杂交水稻,2004,19(3):50-54.
被引量:59
6
卢炳茂.
影响杂交稻三系制种结实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调节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4,35(3):2-3.
被引量:1
7
阎习贵.
杂交稻制种播差—确定之我见[J]
.种子世界,2002(7):28-28.
被引量:1
8
谢超有.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及调节[J]
.广西农业科学,2002,33(1):30-30.
被引量:3
9
陈盛健.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新法探索[J]
.种子,2002,21(2):49-50.
被引量:1
10
傅海平,叶尚.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途径[J]
.种子科技,2004,22(1):44-4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李运动,许雷.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概述[J]
.辽宁农业科学,1994(3):40-42.
被引量:1
2
乔遗湘.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花时与结实率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89(4):25-26.
被引量:16
3
李锦仁.
前期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理论与方法[J]
.杂交水稻,1995,10(2):34-34.
被引量:2
4
中国农科院 湖南省农科院.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23-137.
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农业学校.水稻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416-417.
6
曹孟飞 袁林亲 等.也谈水稻幼穗分化开始的余叶数[J].杂交水稻,1996,(6):39-39.
7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种子生产与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
西南农业大学.农业试验与统计分析[M].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印刷厂,1993..
9
.
10
.
共引文献
187
1
何宗陶,肖层林.
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概述[J]
.作物研究,2008,22(S1):338-342.
被引量:4
2
陈红怡,周继勇.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倒伏原因及控倒技术[J]
.作物研究,2008,22(S1):394-396.
3
石泽汉,陈星霏,刘桃林,谢树新,金华章,舒易吉,张新宇.
水稻不育系芷139S的特征特性及其繁殖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04(10):39-40.
4
陈孟权,张家洪,冯明友,张克龙.
耐冷性恢复系高海拔地区制种技术初探[J]
.种子,2005,24(1):78-80.
被引量:2
5
张静,陈国荣,黄大军,刘坤会,谭学林.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4):459-461.
被引量:23
6
何建华,袁进康,陆海明,吴锡清,林一波.
喜丰收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5,20(5):38-39.
被引量:1
7
邢国风,黄可兵,杨仕雷.
延缓辐恢838穗分化进程几种处理的效应分析[J]
.杂交水稻,2005,20(6):17-19.
被引量:1
8
梅凯华,朱爱珍.
优质杂交晚籼金优38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6):29-31.
被引量:3
9
沈其文,姜华,曹进.
杂交晚稻新组合岳优26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6,21(1):22-23.
10
李曙光,符福鸿,黄健文,吴玉坤,李传国,程俊彪,王家生,宋进昌.
广谱性恢复系广恢998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2):20-2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27
1
杨天玲.
提高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途经[J]
.种子科技,2007,25(3):51-53.
被引量:8
2
朱启升.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4,18(4):204-207.
被引量:23
3
曾凡东,陈永昌,李宏伟,李平.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D优68制种技术总结[J]
.杂交水稻,2000,15(S1).
被引量:1
4
杨建昌,陈忠辉,杜永.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7-41.
被引量:58
5
刘秋华,陆作楣.
水稻农林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初步定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17-19.
被引量:12
6
文宗直.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J]
.杂交水稻,2005,20(1):26-28.
被引量:10
7
邓启云.
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5,20(2):15-18.
被引量:142
8
黄育忠.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探[J]
.种子,1995,14(6):41-43.
被引量:20
9
邢俊杰,成志伟,杨剑,李亦群,梁铃,殷绪明,张朝良,杨塞,谢宝贵,曹孟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J]
.杂交水稻,2005,20(4):59-61.
被引量:7
10
杨振玉,高勇,赵迎春,魏耀林,华泽田,张忠旭,高日玲.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1996,22(4):422-429.
被引量:63
引证文献
18
1
王玲燕,徐跃明,盛方亭,陈九南,张华,徐冬梅.
杂交水稻父本混播和一次移栽高产制种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08,24(4):131-134.
2
王跃星,葛露方,朱旭东.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杂交水稻,2011,26(4):5-7.
被引量:29
3
罗文杰,袁潜华,张加,宋忠华,周玉,何美丹.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亲本的生育特性观察[J]
.热带生物学报,2012,3(1):56-58.
被引量:1
4
赵飞,谢辉,段永波,华泽田,东丽,尹维娜.
Study on High-yielding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4(6):850-853.
5
刘奎刚.
花期预测及调节技术在杂交粳稻花优14制种中的应用[J]
.中国稻米,2013,19(5):93-94.
6
商文奇,王艳华,邵国军,王先俱,张城,潘争艳,庞秀.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4(1):1-5.
被引量:5
7
商文奇,王艳华,陈亚君,王先俱,邵国军,王军.
激素处理对不育系花时与制种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4(4):70-74.
8
丁友奇.
两系杂交稻徽两优996高产制种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5,35(8):93-96.
被引量:5
9
张尚兴,张达春,黄云,周华飞.
杂交水稻全优1479高产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2):41-42.
10
曾生元,李闯,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姚维成,孙立亭,杜灿灿,盛生兰,周义文,龚红兵.
较多分蘖节位水稻恢复系镇恢832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17,32(3):20-22.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杜继平,邹於灵,张诗菁,沈家帅,顾麦云.
上海崇明地区杂交粳稻‘申优28’高效机械化制种技术[J]
.新农民,2024(25):90-92.
2
刘爱民,佘雪晴,易图华,周武承,雷建文,张健勇.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初报[J]
.杂交水稻,2012,27(1):31-33.
被引量:20
3
陈惠哲,毛一剑,朱德峰,李春生,吴荣梁.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2012,27(5):34-36.
被引量:13
4
张维亮,谢建华,肖层林.
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268母本机械点播制种技术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0):15-18.
被引量:2
5
李建武,邝翡婷,李新奇,杨益善.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综述[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3):39-40.
被引量:11
6
谢必武,张凤龙,晏承兴,张甲.
川农优528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J]
.种子,2013,32(6):123-127.
被引量:1
7
王杰,邓华凤,张武汉,孙平勇,何强.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82-5683.
被引量:18
8
谢必武,张甲,张凤龙,晏承兴.
杂交水稻川农优528制种机插母本异交习性及其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3):239-244.
被引量:9
9
董华林,武晓智,费震江,周鹏,魏磊.
杂交水稻轻简化机械化制种技术概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31-33.
被引量:4
10
武小燕,王磊.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4):76-76.
被引量:4
1
戴小枫,郭予元.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1996,22(6):32-34.
被引量:5
2
恽绵.
甘蔗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1989,21(6):18-22.
被引量:3
3
林洪鑫,刘光荣.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91-93.
被引量:18
4
韦永保,刘家成.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2):11-13.
被引量:5
5
倪汉祥,李光博.
我国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2):16-19.
被引量:3
6
伍苏然,杨乃博,杨本鹏,熊国如,冯翠莲,王文治,张树珍.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热带生物学报,2013,4(3):289-295.
被引量:14
7
石淑英.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1997(5):29-30.
被引量:3
8
大豆种子繁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1998(3):20-20.
9
倪忠.
玉米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和提纯复壮[J]
.种子科技,2002,20(5):300-301.
10
石博,方荣,胡建坤,周坤华,袁欣捷,吴茵,黄瑞荣,陈学军.
茄子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2):70-74.
被引量:7
作物研究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